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成就舉世矚目。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全球領先。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移動寬帶網絡,截至2021年底,建成開通5G基站142.5萬個,5G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二是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5G標準、技術、產業、網絡和應用全面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軟件等領域取得系列標志性成果,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軟件業收入分別增長15.7%、17.7%。三是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提速升級。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數量超過160萬家,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智能制造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協同研發設計、數字工廠、智慧礦山等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表示,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將進入發展快車道
記者:《“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從哪些方面進行規劃部署?是否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王建偉:《“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需從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如果“十四五”期間GDP增長預設為年均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需達到年均增長10.4%,為GDP整體增速的2倍以上。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促進我國數字經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
一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高端芯片、傳感器、通用處理器、關鍵軟件等領域研發突破和迭代應用。加強量子信息、先進計算、未來網絡等前沿技術布局,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二是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千兆光纖寬帶網絡部署工程。全面推進5G網絡建設,優化IPv6性能和服務能力,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與算力設施。推進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提升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服務能力。
三是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拓展工業大數據應用場景,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應用,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四是推動數字產業化創新發展。實施5G應用創新和產業生態培育工程,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數字產業,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推動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高質量建設中國軟件名城、中國軟件名園,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
五是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潛能。持續指導北京、上海大數據交易所建設,鼓勵地方在數據條例等法律法規方面先行先試。持續推進數據管理國家標準(DCMM)貫標,提升企事業單位數據管理意識和能力。
六是持續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加強《“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的宣貫落實,支持各地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政策。深化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規則制定。
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潛能
記者:上述《規劃》中對“數據要素”進行了反復強調,并提出了“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等重點任務。去年工信部還發布了《“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請問我們應該怎么理解“數據要素”?另外,我們注意到各地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組建了很多大數據交易所,請問如何看待這一現狀?
王建偉:關于數據要素,從認識上看,數據已經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業界普遍認為,數據要素的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也就是新型“燃料”,數據的流動,就像是石油的燃燒,可以產生動力,動力帶來價值,數據的流動帶動技術流、物質流、人才流、資金流,從這個角度上講,數據是新生產力。二是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鉆石礦”,通過挖掘提煉產生價值,體現在通過多維度、多領域數據揭示單一數據無法展示的規律,實現精準決策,增加確定性、可追溯性、可預判性,降低決策失誤,降低風險,從這個角度講,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
當前各地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例如,廣東、江蘇等地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圳、上海、貴州等地紛紛出臺數據條例,貴陽、武漢、吉林等地已陸續建立29家數據交易機構。但由于數據資源確權難、數據權利行使難、數據開發收益難、數據管理統籌難、專業人才培育難等問題,相關機構同質化嚴重,整體建設效果不佳。為進一步探索數據交易所建設路徑,去年,我們相繼支持北京、上海成立大數據交易所,各地方在數據交易方面的探索力度不斷加大。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確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健全數據產權交易和行業自律機制。二是引導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工業企業等開放數據,提升數據供給體量和質量。三是組織開展數據資產評估國家標準研制和試點示范,健全數據要素價值體系。四是大力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培育一批數據交易服務商。
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 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記者: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效如何?接下來將采取哪些措施,支持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王建偉: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已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創新突破、增強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業務模式、企業形態深刻變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近年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態勢良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基礎增強,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建設水平持續提高。截至2021年底,我國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65個,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設備超過7600萬臺(套),對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有序推進,數據匯聚能力持續增強。
二是范圍變廣,數字化轉型的行業和應用場景持續豐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向制造業滲透,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2000余個,形成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生產能效管控等20個典型應用場景。截至2021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74.7%。
三是程度加深,數字化轉型模式和轉型內容持續多樣。企業通過運用數字技術打通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各環節信息“大動脈”,轉型方式從單點應用向綜合集成轉變,轉型內容從生產外圍環節向高價值環節延伸,持續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截至2021年底,開展網絡化協同的制造企業和服務型制造企業比例分別達到38.8%和29.6%,數字化改造的提質降本增效作用顯著。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強統籌協調,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企業數字化改造,持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廣度,持續加強數字化轉型供給。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構建“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多層次平臺體系。加快推進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等數字化改造關鍵產品研發創新和產業化。培育優質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鼓勵面向傳統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需求研制個性化解決方案。
二是提升速度,持續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基地、進園區、進集群。研究出臺各類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導文件,推動關鍵領域標準研制,指導企業明確轉型路徑,加快轉型步伐。深化“5G+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領域的融合應用,提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水平。
三是打造生態,持續優化數字化轉型環境。完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新模式。加快研制工業數據交互等基礎共性標準,推動數據管理等國家標準貫標實施。探索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提升要素供給潛力與配置效能。鼓勵金融機構定向開放面向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金融服務產品。(記者張軍紅)
來源:《經濟》雜志
責任編輯: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