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吉吉 攝
清晨,在青海門源剛剛種下的油菜花地里,隱藏著一位“狩獵者”——荒漠貓。它耐心傾聽四周的動靜,等待合適時機,獵捕鼢鼠。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活著中國12種野生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特有種荒漠貓。為了解荒漠貓在這里的分布情況及生存現狀,從2019年起,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委托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展荒漠貓專項調查。
實際上,2017年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已開展了雪豹、豺、黑頸鶴等珍稀動物的專項調查,以及野生植物、大型真菌的調查。
這些專項調查是如何開展的?調查結果又有哪些用處?
利用實地走訪、紅外相機、衛星項圈等多樣方式開展調查
說起荒漠貓,當地牧民還會納悶,這是什么動物?但只要一提到草貓,大家立刻就知道,原來是尾巴上有黑色圓圈、耳朵上長著一簇短毛、擁有藍色眼睛、外形酷似家貓但體形更大的一種野貓。
開展野生動物專項調查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通過詢問當地居民來掌握野生動物出現的范圍。
2019年底,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對荒漠貓開展了第一輪調查,從青海省門源縣到天峻縣,對20多個祁連山國家公園管護站逐一尋訪。
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劉炎林介紹道,當地的居民經常能看到野生動物,通過跟他們交談可以掌握很多信息。
實際上,在荒漠貓專項調查開始之前,調查人員就在為拍攝雪豹設置的紅外相機中見到過荒漠貓的身影。然而,雪豹調查多在高海拔的山地進行,對低海拔的地方覆蓋不足,那時候調查人員感覺荒漠貓的分布沒那么多,它們既神秘又不太好找。
直到調查人員來到位于青海省門源縣的祁連山國家公園老虎溝管護站,才打破這一印象。管護站巡護員賀成武把劉炎林帶到路旁的一片云杉林,講述自己有次騎著摩托車經過,看到荒漠貓在這里出現,這讓劉炎林驚訝不已。
“我們開始做實地調查,在經常出沒的點位放置紅外相機,為了解荒漠貓更多的生活習性,還試圖給荒漠貓戴上衛星定位項圈。”劉炎林介紹。
通過多種方式的實地尋訪,調查人員嘗試了解荒漠貓數量有多少,又存在哪些生存危機,進而為制定保護方案提供建議。
持續調查終于有所收獲,團隊初步掌握了荒漠貓的分布情況。調查發現,荒漠貓主要分布在祁連山國家公園東部的低海拔淺山帶,包括草甸、灌叢和林草交界處,而青海門源老虎溝的造林帶則是荒漠貓分布密度最高的地方。
此外,團隊還初步了解了可能威脅荒漠貓生存的因素,如路殺(在遷移途中被公路行駛車輛碰撞)、毒殺(誤食滅鼠藥)等。對此,劉炎林建議,可以在荒漠貓出現較頻繁的道路旁,樹立慢行警示路標。
下一步,團隊還將繼續評估家貓對荒漠貓種群基因的影響程度,從而決定是否需要加強對區域內家貓的管理或采取絕育措施。
生態修復為荒漠貓提供更多生存空間
根據前期的調查尋訪,調查人員將紅外相機布設在海拔較低的地方,5月和6月時收獲了不少荒漠貓的珍稀畫面。然而,到了7月、8月、9月,情況卻大不一樣。“我們很難再發現荒漠貓的身影,大家猜測它們可能在夏天移動到高海拔地帶,等到青稞收割的季節再回來。”劉炎林介紹,“不過衛星定位項圈顯示并非如此。我們還在繼續觀察。”
持續觀察讓團隊對荒漠貓的食物結構和活動習性有了更多了解。如通過對荒漠貓糞便和紅外相機數據的分析,調查人員了解到,荒漠貓捕食田鼠和鼢鼠,主要在夜間活動。
揭開荒漠貓的神秘面紗,讓劉炎林和調查人員都有些意外。在青海門源盆地,荒漠貓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與雪豹相比它們更親近人類。青海門源盆地有很多人造林和農田,這與荒漠貓在其他區域的棲息地以天然灌叢為主不同。
在青海門源縣城周邊的農田和淺山帶的造林地,荒漠貓時常出沒,這給當地居民留下一個印象:荒漠貓離人們并不遠。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劉炎林給出一個答案:“20年前,青海門源縣城周邊分布著草場和農田,退耕還林后,都種上沙棘變成人造林。因為沙棘樹滿是刺,人很難進去,這給荒漠貓提供了生存空間,它可以躲在里面。”
退耕還林讓青海門源縣城周邊的造林地變成荒漠貓的優質棲息地,不僅如此,現在巡護員還用石頭給荒漠貓搭建小房子,為它們提供住所。
“這種現象對我們研究小型貓科動物如何在人類主導的區域中生存帶來很大啟發。”劉炎林介紹,除了生態修復工程造就的優質棲息地外,荒漠貓能在青海門源棲息,也得益于當地人的愛護。
一開始研究團隊對青海省門源縣的油菜花旅游是否會影響荒漠貓生存還有疑慮,但經過觀察發現,荒漠貓能適應這種干擾,當然后續還需更廣泛、更細致的研究成果作為支撐。
生物多樣性調查為國家公園建設奠定基礎
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先后委托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10多家相關領域專業團隊開展野生動物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野生植物等調查,特別是對雪豹、豺、荒漠貓、黑頸鶴、無脊椎動物、野生植物、大型真菌開展專項調查。
“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是了解生物多樣性時空變化的手段,也是評估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發揮保護成效的途徑。”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說。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分布著野生植物543種,多元的生態環境和景觀類型為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和棲息活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選擇空間。這里還生活著252種野生脊椎動物,如當地人熟知的雪豹、藏野驢、白唇鹿、野牦牛、巖羊、猞猁、馬鹿等。
“我們初步調查了這些野生動物的密度和數量,并在部分物種的專項調查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韓強介紹道,通過雪豹專項調查的監測工作,收獲了豐富的監測成果,如拍攝到5只雪豹的同框視頻,說明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雪豹種群繁殖力較強,區域內食物鏈完整,生態系統健康穩定。
一個物種的生存絕不是孤立的。與雪豹一樣,荒漠貓也被看作區域內生態系統健康的指示物種。接下來,監測研究工作將繼續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打造生態科研高地奠定扎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