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的褚時健去世,留下一代商業傳奇,在75歲時創業的褚橙更是開辟了中國新農業的輝煌時代。借助互聯網的傳播與電商技術,中國的農產品正在獲得更大的新天地。
據不久前拼多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度,拼多多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拼多多平臺注冊地址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商戶數量超過14萬家,年訂單總額達162億元。另外一份數據也顯示,至2018年,淘寶天貓上地方特色農產品數量也已經達到2900多種,覆蓋所有省份。
讓農民買好東西,必須先讓農民把好東西賣出去
這些年,我們都在談消費升級,對于農村來說,就是讓農村鄉親們能買到物美質高的商品,所以,各家電商、傳統零售企業不斷送貨下鄉。可是,因為,物流運輸的限制、消費水平的制約,農村的消費提升并不快。
從本質上分析,要想讓農村富起來,讓農民的消費潛力發揮出來,就必須讓農民收入增加,讓農產品能買個好價錢,也就是,通過技術的力量實現農產品上行,將農村農民手中的好東西賣出去。
在利用好新技術方面,大家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京東推出了3F戰略,阿里巴巴有“千村萬縣”計劃,作為電商新貴的拼多多更是立足農村等低線市場,基于新電商的需求聚集效應,以市場為導向完善覆蓋產區的產品結構,以技術為支撐打造契合新消費需求的“農貨中央處理系統”,創新了以農戶為顆粒度的“山村直連小區”的農貨上行模式。
農產品賣出去了,農民富裕了,物流體系也建設好了,農村地區經濟得到健康發展,為農民在家門口前提供了創業和就業的機會,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電商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促農產品成本下降和效益提升
互聯網在農業生產、銷售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益也越來越高。在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進入到農村產業鏈之中后,渠道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生產效率快速提升,訂單化農業逐漸成型,老百姓真的賺錢更多了。
1月14日,有關部門印發的《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大力實施消費扶貧;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
在拼多多日前發布的報告中,數據顯示,基于“最初一公里”直連“最后一公里”的產銷模式,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已累積帶動62,000余名新農人返鄉,平臺及新農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700萬人。通過精簡農產品供應鏈,拼多多持續提升留存價值鏈的附加值,推動生產要素尤其是人才要素實現優化配置,有效激發覆蓋產區的內生動力。
實際上,拼多多主要依靠C2B模式,實現了“田間直發餐桌”,降低了中間流通成本,也保證了產品質量。未來,電商平臺會逐漸打通傳統流通鏈路中的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的壁壘,將消費信息反向輸出給產地,讓農戶、商家第一手獲知消費區域喜好、品類需求等信息,及時按需備貨。甚至,還可以反哺供應鏈,指導產地的農民改善種植結構。
品牌化運營加強,電商讓農業產業化擁有新動力
有專家預測,2019年中國農產品電商將從價格導向轉向品牌、品質、服務、體驗導向的新階段,中國傳統農業也正在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在目前的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呼吁,加快農產品現貨市場與產業電商對接,助力國民經濟的發展。
數據顯示,洛川蘋果上線農村淘寶年貨節僅11個小時,就賣掉了18萬斤,讓當地農戶實際增收20%以上。在拼多多平臺上,注冊地址為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和云南怒江州在內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商戶數量為24,555家,相關訂單總額達9.35億元。
大家所熟知的,京東有跑步雞,阿里巴巴在用高科技養豬,蘇寧易購拯救云南麗江永勝大蒜。資料顯示,拼多多平臺累計誕生13款銷售百萬+的“冠軍農貨”,以及超過600款銷量10萬+的爆款農貨,孵化出一批帶有地理標志的新農貨品牌。
因為農貨對接,渠道通暢,質量有保證,形成了品牌效應,電商平臺甚至開始成為大城市餐飲企業直接采購的平臺。2018年度,在拼多多平臺上,包括黃姜、大蒜、芒果等在內的單筆金額超千元的農產品訂單逾10萬筆,采購方多為線下餐飲連鎖品牌以及食品加工類企業。
綜合起來看,不管是小鎮青年,還是五環外老百姓,在農村這個市場上,從農產品上行起步,讓好產品走向品牌化,減少了中間渠道,讓農民增收,讓農業增產,互聯網新科技給中國的新農業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
本文摘選自微信公眾號:北國騎士
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系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