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國家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發展成熟,其政治制度優勢日益凸顯。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蘊藏于這一開創性政治實踐的核心經驗是: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將廣大人民團結凝聚成為一個整體利益高度一致的有機整體,根據人民的整體意志生成國家意志,并通過國家制度加以肯定和呈現,以確保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實踐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
始終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基石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切實保障公民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政府是人民的,也是為人民的”。江澤民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胡錦濤同志曾指出:“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這些重要論斷都是黨立足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精辟闡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加以強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的宣誓,是新時代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生動詮釋。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理論建構與實踐經驗的偉大創造。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一方面吸收借鑒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如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關于“以天下為己任”“重民”“親民”以及“法治”“禮治”等治理思想的精髓,也包含了對現代西方民主理論與實踐經驗中有益成分的批判性審視與改造,從而在民主制度設計的理念、內容與方法上,有效避開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重形式而輕實質、重黨派局部利益而輕人民整體利益、重選舉的暫時效應而忽視人民長遠利益等虛偽性、功利性和形式化弊端;另一方面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觀、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相結合,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布局,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建構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與優勢的民主政治理念與理論體系。明確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的歷史論斷,形成了極具生命力與創造力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價值目標與現實目標、時代內涵與實踐路徑、制度體系與實現機制等。它們的共同基礎,就是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強調人民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閱卷人”地位,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黨的工作得失以及檢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成效的根本標準,成為推進人類現代政治文明理論建構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始終將人民意志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遵循
馬克思指出:“國家制度一旦不再是人民意志的現實表現,它就變成了事實上的幻想。”對人民意志的體現與遵從,既是國家制度政治屬性的決定要素,也是國家制度科學性與效能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也強調,充分表達人民意志,并非是由每個個體都以政治介入的方式直接表達意志,而是需要最堅決的且始終引領國家政治生活發展的政治中堅力量,即共產黨人作為代表來集中表達。中國民主政治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始終遵從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基本原理,特別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集中體現人民意志的制度安排,是中國共產黨將人民意志作為民主政治建設根本遵循的集中體現,它為人民意志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充分體現提供了思想前提。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安排中,黨的主張首先來自人民整體意愿,是黨在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基礎上,引領和凝聚人民意志的結果。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旗幟鮮明地宣示了以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正因為此,黨的主張始終與人民意志具有高度一致性,這也是黨與人民血肉相連、情感相通、榮辱與共的內在邏輯。而這一崇高目標實現的根本條件,就是創造一整套切實保證人民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國家的主人的全新政治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著眼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制度之間的有機銜接與高效協同進一步優化,人民作為國家治理主體的地位與力量進一步彰顯,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方式和平臺日趨多樣化、規范化,參與程度與效能進一步提升。黨的主張、人民意志、國家意志三者的高度一致,正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驅動力。
始終將造福人民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追求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為了誰、依靠誰是一個政黨政治活動價值坐標的直接反映。國家民主政治建設同樣如此。民主政治的根本追求在于推進國家生活的公平正義與健康有序發展,以切實保障廣大人民權利,切實提升廣大人民福祉。離開這一根本追求,民主政治便演變為虛無縹緲的政治游戲,或者成為別有用心的政治勢力冠冕堂皇謀取自身利益的道具。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融入全部的奮斗實踐中。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黨始終把堅持人民立場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立場,始終把堅持“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不斷保障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人民民主政治建設的目標指向。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科學認識和把握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內在聯系,協同推進五大文明發展,繼而為政治文明的長足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大創造。一是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政治權利。集中體現立足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與時俱進地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國家政治制度體系的發展完善,有步驟、有秩序地發展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法規以及政府行為的知情權,依法有序參與國家與社會事務治理活動,合理表達自身愿望與訴求,以及依法監督國家機關公務活動等權利,切實提升民主政治的實效。二是堅持把富民利民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物質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權益、激發了人民創造活力。隨著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和完善,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保持了穩中求進的良好態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標志著全體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徹底告別絕對貧困,邁進了奔向共同富裕生活的新時代。三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的發展需求。著力建構全民共建共享機制,特別是關乎民生的教育、醫療、就業、收入分配等領域的改革,形成了尊重勞動,鼓勵創造,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制度環境和濃厚氛圍,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四是大力推進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為豐富、更加便利、更有品位。五是把建設生態文明提升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歷史高度,不斷加大環保立法執法,逐步修復和提升生態系統,積極倡導低碳、環保生活方式,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美麗中國愿景日益變為現實。
始終將推進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歷史責任
推進人類政治文明進程是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的重要內涵之一。黨在探索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程中,構建起了超越西方政治文明模式的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一是以探索創造新型政黨制度這一政黨政治模式為使命。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核心內容的中國政黨制度,使社會方方面面的智慧與力量得到有效凝聚整合,成為黨領導的“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國家治理共同體。突破了西方基于競選—民主原則上的政黨制度評判標準及其主張的異體監督原則,具有世界政黨發展史上的類型學意義。我們必須繼續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完善民主黨派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實施專項監督、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等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制度建設,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二是以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為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三權分立”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民主的主要實現形式,但這一模式的實質是通過權力掣肘,保障主要黨派在國家事務中的核心利益,并為贏得新一輪選舉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這就決定了其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協調運轉存在與生俱來的沖突與障礙。被不同黨派分別把持的參眾兩院和被執政黨壟斷的政府,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以打壓和抑制政治對手為目標,對各種議題議案作出利己性判斷和處置,人民訴求和利益被拋之腦后或直接成為政黨斗爭的祭品。我們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果斷查處拉票賄選案,維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權威和尊嚴,發揮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三是以提高治國理政效能為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西方選舉制度割裂了民主作為價值和工具的二元屬性,混淆了形式平等與實際公正的根本差異,使選舉變成政黨間爭權奪利的工具。如何遏制資本集團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利益交換,建立一個高效穩定的政府,是西方選舉制度遇到的無解難題。我們黨從國內外政治發展成敗得失中深刻認識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必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國社會土壤,照抄照搬他國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中國之所以能夠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黨的核心領導地位是根本。這一制度安排,保證了對社會各方面力量和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優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能最大限度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所在。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趙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