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員在海關監管區實施現場查驗作業
一、自由貿易協定及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協定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包括獨立關稅地區)為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貿易安排,協定通常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
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協定所涵蓋的所有成員的全部關稅領土,稱為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FTA)。如2002年11月,我國同東盟10國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
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21年8月,我國已經達成19個自由貿易協定,和26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二、自由貿易園區
自由貿易園區(Free Trade Zone,FTZ)是指某一國或地區在己方境內劃出一個特定區域,單方自主給予特殊優惠稅收和監管政策,類似于世界海關組織所定義的自由區(Free Zone),指締約方境內的一部分,進入這一部分的任何貨物,就進口稅費而言,被視為在關境之外。
自由貿易園區特點
對境外貨物往來實施便利化措施,如不要求提供許可證件等。
貨物進入區內不予征稅,在進入國內其他地區時課稅。
貨物可以在區內自由存儲、分類、買賣、加工、制造。
區內企業享受經營稅收減免、金融活動自由等優惠。
需要注意的是,Free Trade Area同Free Trade Zone容易混淆,被籠統翻譯為“自由貿易區”,故2008年商務部及海關總署發函就兩者表述進行規范:“Free Trade Area”為“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為“自由貿易園區”。自由貿易區同自由貿易園區在設立主體、法律依據、核心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區別,其中一個顯著區別在于實施范圍:前者是兩(多)國政府間依據協議設立,涵蓋所有成員國的關境;后者是根據本國法律在國境內劃分出的獨立區域。目前,在國際上沒有關于自由貿易園區的全球統一規則,各國發展形成各具特色、名稱各異的形態。
三、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趨勢,多個國家(地區)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成為主流。
我國則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亞洲投資銀行、參加“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實施申請加入CPTTP等舉措,其中建設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重要環節。自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以來,我國已分6批、共計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創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優質營商環境。
制度創新高地,制度創新是核心任務,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新制度。
安全閥,相關改革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壓力測試后逐步放開,以控制各方面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
簡而言之,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圍繞制度創新,提前自我加壓并在全國推廣,為我國全面對接、融入新一代的國際規則和體系做好各項準備。
四、海關監管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一百條規定,海關監管區是指設立海關的港口、車站、機場、國界孔道、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和其他有海關監管業務的場所,以及雖未設立海關,但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進出境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區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海關監管區是海關對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實施監督管理的場所和地點,包括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免稅商店以及其他有海關監管業務的場所和地點。
但同時要注意的是,海關在海關監管區內實施監管“不妨礙其他部門履行其相應職責”。在海關監管區內,海關僅依法履行涉及海關職責,其余的政府職責如治安、消防、環保等,應由相應的政府主管部門依法履行。
海關監管區涵蓋范圍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及其他特殊監管區域。
保稅監管場所。保稅監管場所是經海關批準設立的保稅物流中心(A型、B型)、保稅倉庫、出口監管倉庫及其他保稅監管場所。
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是指由企業負責經營管理,供進出境運輸工具或者境內承運海關監管貨物的運輸工具進出、停靠,從事海關監管貨物的進出、裝卸、儲存、集拼、暫時存放等有關經營活動,符合《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場地)設置規范》,辦理相關海關手續的場所。通常為滿足海關監管貨物的進出、裝卸、存放要求而設立,具體包括以下類型:水路運輸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公路運輸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航空運輸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鐵路運輸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快遞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等。
免稅商店。免稅商店是指經海關總署批準,由經營單位在國務院或者其授權部門批準的地點設立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銷售場所和存放免稅品的監管倉庫,向規定的對象銷售免稅品的企業。具體包括:口岸免稅商店、運輸工具免稅商店、市內免稅商店、外交人員免稅商店和供船免稅商店等。
其他有海關監管業務的場所和地點。主要指集中作業場地,包括旅客通關作業場地、郵檢作業場地。
五、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我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包含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及跨境工業區等類型,通常簡稱為“特殊區域”。這些系參照世界海關組織《京都公約》中的“自由區”(Free Zone)設立,雖然在隔離設施、配額許可證件、稅收優惠等與國外自由貿易園區相同,但在經濟發展方向、定性定位(境內關外、境內關內)、區域功能、管理體制、政策法規、海關監管等方面與國外自由貿易園區存在一定的不同。
目前,我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正逐步整合為綜合保稅區。根據海關總署官網及媒體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8月,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有166個,包含綜合保稅區154個、保稅區9個、保稅港區2個、跨境工業區1個。
來源:中國海關雜志
責任編輯: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