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發勢如虹——習近平總書記謀劃推動東部率先發展譜寫新篇章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先行先試一系列重大舉措,到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浙江先行先試為全國共同富裕探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亮出“橫琴方案”“前海方案”……東部地區很多時候發揮著改革創新試驗田和領頭羊的作用。
這是2019年4月4日在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拍攝的調試中的起重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發揮創新要素集聚優勢,加快在創新引領上實現突破,推動東部地區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十四五”規劃要求,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點上,東部地區正以奮進之姿,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高起點高標準譜寫區域發展新篇章。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同創新展示中心(2017年9月11日攝)。新華社發 白禹 攝
高瞻遠矚謀定戰略方向
浙江嘉興秀洲區和江蘇蘇州吳江區交界處,麻溪港碧波蕩漾。船行水中,但見河水倒映著江南民居,偶有水鳥飛過,秋日的水鄉風情讓人心曠神怡。
曾經,兩地治水“各掃門前雪”的做法收效甚微,后來積極探索省際邊界聯合河長機制,“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這一跨界探索開啟了長三角環保聯防聯治的先河。2019年年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印發,示范區的建設成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這是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地圖及高頻服務事項上線儀式現場(2021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著眼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用大戰略運籌區域協調發展大棋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地,東部地區被委以闖關探路的重任。
——成果頻出按下互聯互通“加速鍵”。
“要立足于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場一體化,推動交通一體化。要破除制約協同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促進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對協同發展把脈定向。
如今,放眼東部地區,軌道交通加速建設通車,一批“斷頭路”被打通,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加速完善;產業分工協作更加細化,比較優勢得以更好發揮,區域間產業協同日益緊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電子證照跨省互認,區域間民生紅利加速釋放。
——以人為本奏響綠色發展“協奏曲”。
這是福建省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展廳展示的林下經濟作物(2018年10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今年3月,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習近平總書記聽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介紹后指出,三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義,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力爭實現新的突破。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聯村黨委書記張林順(右)展示該村流轉簽約的林業碳票(2021年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張青 攝
今年5月,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福建三明簽發。“一棵樹沒砍,村集體增加了超過14萬元的收入!”領到全國首張林業碳票,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激動不已,“這充分說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東部地區用天更藍、水更清、發展更可持續的現實交出答卷。
——先行先試探路共同富裕“必答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當前,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高瞻遠矚、意蘊深遠。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勝豐村景色(2020年12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站在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的高度,以浙江為代表的東部地區省份擔負著探索推動共同富裕的使命。
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2017年12月,黨的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國內考察來到江蘇徐州。在徐工集團,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著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創新發展的好模式、好經驗。
2021年10月22日拍攝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東入口處。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從上海張江科學城到廣東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從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到山東萬華煙臺工業園……無論是進高校、科研院所,還是到企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在東部地區考察調研時,“創新”始終是一個關鍵詞。
“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情真意切又擲地有聲。
諄諄囑托、殷殷期望,東部地區在科技研發和自主創新領域一直沖鋒在前、不斷發力。
從多年前技術處處受制于人,到產品出口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的徐工集團闖出一條國際化發展道路。“我們要瞄準世界裝備制造業前沿,繼續探索創新先進機制,努力掌握高端技術話語權。”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如是說。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山東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高端裝備聯合實驗室內,水下仿生機器魚、無人水面船、海洋傳感器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關鍵技術的海洋儀器設備吸引了總書記目光,他走上前去凝神察看,不時詢問。總書記勉勵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再接再厲,創造輝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這是2020年11月3日拍攝的張江科學城。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隨著上海張江科學城、G60科創走廊、之江實驗室等密集布局,東部地區產業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今年上半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2%、22.7%、24.2%;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9.5%;江蘇高新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23.6%。
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代表在“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上介紹“億級神經元的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2020年1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東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規模上,更是體現在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對全國的帶動和示范引領上。”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說。
深化改革開放開創新格局
一直以來,改革和開放的基因深植于東部地區發展的血脈。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希望上海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發揮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為全國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不久前,《上海市浦東新區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落地實施。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和集中審批程序,一兆韋德健身、MANNER咖啡等企業成為這項改革首批受益者,企業進入相關領域經營不再需要繁復的審批許可,真正實現獲得“一證”即可“準營”。
2018年9月28日,全國首批異地辦理的11張營業執照和1張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誕生。這是上海一家企業的工作人員在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一網通辦”綜合服務窗口咨詢。新華社發(蔡斌 攝)
打通發展梗阻、營造創新氛圍,改革釋放的動能和活力正在東部這片“改革高地”涌動。在廣東深圳,去年10月正式開始推進的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清單40個事項已有8個落實見效、14個取得實質進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在規劃管理、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推出18項具有突破性、首創性的制度創新成果……
“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下一步,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去年,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的主旨演講再次釋放出中國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鮮明信號。今年,這一國際貿易盛會又將如期而至。
第四屆進博會首批進境展品米其林氫能源賽車樣車在上海完成通關驗放(2021年9月27日攝)。新華社發
不久前,法國米其林公司的一臺氫能源賽車樣車,在上海完成通關驗放,這是本屆進博會的首批進境展品。“進博會不僅是貿易投資平臺,也是多方對話溝通的窗口。”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偉書杰說。
10月1日,今年從浙江義烏始發的第1000列“義新歐”中歐班列鳴笛啟程,滿載100標準箱汽車配件駛向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當天,還有5列中歐班列從義烏出發,分別開往中亞五國。國鐵集團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3萬列,發送109.3萬標準箱,分別增加29%、37%。一組數據,是中國擴大開放的鮮活注腳,折射出主動開放、擁抱世界的堅定信念。
凱歌奮進正當時。承擔為全國發展率先闖關探路重要歷史使命的東部地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必將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記者何玲玲 商意盈 魏一駿 參與記者 陳剛 龐夢霞 吳濤 周蕊)
責任編輯:范廣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