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在觀察花生長勢。資料圖
白露剛過,秋風漸涼。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清源街道辦事處李通村的田地里,綠油油的花生一眼望不到邊。揪起一棵花生,只見籽粒顆顆潔白飽滿。“80后”的農場主黃磊,卷起褲腿踏入農田,指著手中的花生說:“農業是個大舞臺,我在土坷垃里種出了‘金豆豆’。”
2006年,受黨的惠農政策感召,在外打工近十年的黃磊不顧家人及親戚朋友的勸解,毅然回鄉創業,準備在茫茫田野中尋找致富的商機。當年他承包了300畝耕地,進行規模化種植。就這樣,黃磊踏上了新農人之路。在他的辛勤耕耘下,當年實現畝均收入1800元,總收入54萬元,扣除成本,當年實現純收益20多萬元。
嘗到甜頭的黃磊,更加堅定了搞規模化種植的信心和決心。2009年他擴大種植面積,又承包了2200畝耕地。為種好地,他聘請高級農藝師為技術顧問,并擠時間刻苦自學農作物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精量播種、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在他的精細管理下,當年種植的小麥畝產達1000斤,較當地農戶種植的小麥每畝增產200斤;他種植的玉米畝產1100斤,較當地農戶種植的玉米每畝增產180斤以上。他的規模化種植當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800噸,種糧收入達300萬元。
為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黃磊加強了與科研育種單位的聯系。2009年以來,他先后與河南省農科院、駐馬店市農科院簽訂良種繁育合同,將承包的耕地建成綠色良種繁育生產基地,每年生產優質小麥種子230萬斤、優質花生種子80萬斤。黃磊的家庭農場成為帶動周邊鄉村發展綠色農產品的生產示范基地,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綠色農產品生產10萬畝以上。
2015年,黃磊決定調整自家的種植結構,在綠色種子上打起了主意。他依托承包耕地連片、管理方便以及管理經驗足等優勢,尋找種業公司開展種業合作。“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兆豐種業、金粒種業等公司紛紛與黃磊簽訂了訂單合同。
除了糧食作物,黃磊還通過與邦農種業公司合作,種植了2200畝高油酸綠色花生——“豫花37”。“豫花37”作為國內唯一中小果珍珠豆型花生品種,是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團隊研發和著力推廣品種。黃磊指著腳下的花生說:“這2200畝的‘豫花37’只要質量過關,僅一季就比普通花生就增收154萬元。”
樹高千尺不忘根,先富起來的黃磊沒有忘記鄉鄰。2011年3月,他帶領李通村的村民成立了黃磊家庭農場,積極開展小麥和花生的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生產經營活動,建設了花生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萬畝。通過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他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充分享受二、三產業增值收益。截至目前,黃磊家庭農場帶領農戶已達4800戶,現有專業技術人員8名,并聘請高級農藝師2人為技術顧問,為農戶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2009年以來,黃磊家庭農場每年開展綠色小麥、綠色花生技術培訓10場次。
此外,黃磊依托家庭農場,每年帶動60名貧困人員增加務工收入。2017年他帶動李通村12戶32人實現脫貧,2018年完成3個村莊25戶貧困戶脫貧,2019年帶動10人脫貧摘帽。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黃磊對自己的高素質農民之路更加充滿信心,他說:“要緊緊抓住國家重視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培養青年農場主的機遇,繼續經營好家庭農場,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為國家種出更多的糧食,讓村民掙更多的錢。”(記者王帥杰 范亞旭)
責任編輯:魯建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