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史光柱,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2005年退休,原成都軍區某師副政委。曾參加邊境作戰,在四次負傷、八處重傷、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帶領全排收復兩個高地,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走下戰場,史光柱身殘志堅,通過創作文學作品、巡回演講,謳歌英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退役后,他積極投身國防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帶領愛心人士助殘扶殘、幫扶英烈親屬、關愛退役戰友,保持了英雄本色和軍人的奉獻情懷。
以史光柱為原型的油畫。
老師:“我們今天非常榮幸地請到了‘國家一級戰斗英雄’史光柱來我們班級作報告,同學們歡迎。”
史光柱:“不怕流血犧牲,不怕艱難困苦,這個戰友在后來的20多分鐘戰斗當中消滅敵人兩名,打掉敵人火力點,胸部中彈,壯烈犧牲……”
這是史光柱在北京匯文中學為師生作報告的一個場景。退休后,他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校園和社會的國防教育中。北京匯文中學教師索金龍介紹說,學校多年來一直重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并成立了眾多的英雄班,其中就包括史光柱班。
索金龍:“在我們身邊有活著的英雄,他能夠到同學們的身邊現身說法,就看看他在戰爭當中是怎么奉獻的,在和平年代又是怎樣引領人們的精神生活的。其實我覺得史光柱精神仍然是一個精神高地。”
史光柱走進校園開展國防教育。
36年前,和這些學生一樣,史光柱也有著走進大學校園的夢想。可是,那場戰爭改變了這個山里娃的平凡命運。1984年4月28日凌晨,史光柱所在團作為收復某地的主攻團,又發起了新一輪的沖鋒,擔任主攻營穿插連尖刀班班長的史光柱冒著炮火奮勇前進。
在猛烈的炮火中,排長身受重傷,史光柱代理排長,接過了指揮全排戰斗的任務。在拿下57號高地,向50號高地發起進攻時,一枚地雷突然炸響,身體已多處負傷的史光柱,再次被強烈的爆炸掀翻在地。
史光柱:“我感覺左臉頰上面掉了一個東西,一晃一晃的,我以為是地上的樹葉子炸爛粘在上面,所以順勢往下一摘。一摘,整個我的腦袋腦仁里面疼。我才明白,這不是樹葉子,這是眼球炸爛以后,炸出來掛在眼眶上。我迅速把炸爛的眼球塞進眼里面,簡易包扎,我就下達了命令,不能停,前進。”
此時,史光柱已經無法站立,眼前也一片黑暗。但他一邊向高地爬行,一邊指揮戰斗,直到摔進溝壑中昏死過去。戰友們拼命將他搶救下來,等他再次醒來,已被轉移到后方醫院,雖然歷經多次手術,但他始終堅持著不吭一聲。然而,當聽到自己唯一寄予希望的右眼也被摘除,今后將要面對雙目失明的人生時,他的精神世界徹底崩潰了。
史光柱:“眼睛看不到,我靠誰生存呢,還不如死。”
在沉默與黑暗的世界里,20歲的史光柱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他開始拒絕吃飯,拒絕說話,拒絕治療。
史光柱:“那一段時間太痛苦了,不是我怕眼睛看不到,不怕。關鍵是生活一次次提醒我,你沒用。過去我也是一個堂堂正正優秀的軍人,現在我連基本的倒水、泡茶都做不到了,覺得自己無用,沒有意義。”
史光柱受傷失明后,父親突發疾病去世,母親也因為受不了打擊而精神分裂,而弟弟剛6歲。面對照顧母親和弟弟的責任,史光柱不得不振作起來,重新思考如何戰勝自我,堅守生活的陣地。
史光柱:“我必須為母親和弟弟考慮,我不能在這個時候就結束自己的生命。為國家我可以舍生命,為自己的母親我為什么不能活著呢?”
這時,史光柱接到參加英模事跡巡回演講的命令,這才知道,由于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自己榮立了一等功,并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不久,部隊還正式下達提升他為排長的命令。他想,既然連死都不怕,還怕活下去嗎?但是,在失明的情況下,拿什么來養家和繼續報效國家,成了他思考的問題。
史光柱:“我既然要活著,我就得有作為,作為20歲的人,不能夠依賴國家照顧,躺在功勞本上吃飯,那是不行的,必須要學會幾條腿走路,自己要能夠練到技能,所以我開始自學。”
史光柱自學。
一次,史光柱無意間從收音機中聽到了文學講座,讓他受到了啟發。他開始嘗試寫作,并于1986年考入了深圳大學中文系。4年的大學生涯,史光柱憑著超人的恒心和毅力,學完了90多門課程,并以平均83.9分的優異成績順利畢業,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獲得學士學位的盲人。
回到部隊,他先后走進藏北、藏南等多個邊防哨所,根據親身體驗,寫下了28萬字的紀實性散文作品《藏地魂天》,生動記述了駐扎在這里的官兵們的感人事跡。
史光柱:“當我拿起筆來的時候,與戰士的角色融為一體的時候,我發現我還是一個兵,我還是能夠沖鋒陷陣的,我的思想領域、我的生活領域還有陣地。我覺得,通過我的學習能養家,還能報效祖國。
2005年12月,部隊精簡整編,史光柱被上級確定提前退休。退出現役后,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幫助戰友和為烈士烈屬發聲,以及幫殘助殘的慈善公益事業上。
史光柱幫扶困難老兵。
傷殘軍人吳華,是史光柱親手帶出來的兵,在戰場上失去了雙腿。退役后,因為當時撫恤金標準并不高,妻子又患重疾無錢治療,撐著假肢蹬三輪車養家的吳華一時陷入了生活窘境,無奈之中,他向史光柱打去了電話。
史光柱:“他養不了全家,所以他開始自己蹬著三輪車去拉點客人,掙點錢來貼補。有一次,天下大雨,他蹬著三輪車陷進了泥潭,車上有兩個年輕人不愿下車,說你既然出來拉客人,你就要有職業道德。所以,他重新回到車上,由于用力過猛,左邊的假肢跟骨頭銜接處的螺絲滑絲斷裂,擰下了大拇指那么大的一塊肉,鮮血淋漓。假肢斷了,更用不上力了。”
史光柱和戰友們通過發起網上捐助,為吳華購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通過吳華個人的遭遇,史光柱意識到,曾經為國犧牲奉獻的軍人,不僅應該擁有體面的生活,還應該得到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善待。于是,他帶著志愿者,多次到貴州省的貴陽、凱里、都勻等地走訪,慰問看望傷殘戰友和烈士的親屬。
史光柱:“不只是到烈士陵園去緬懷英烈,更重要的是把活下來的人照顧好,要促使這個社會形成一種風氣。我們全國持續跟蹤,一年最少10個烈士家屬,多的時候15個。就是追蹤他們的情況,包括他還有沒有體力,能不能勞動,他還能做點什么,需要別人幫助什么。”
退役后的史光柱參加國防教育演講。
2014年,史光柱注冊成立了“北京助殘愛心公益促進會”和“英雄先鋒網”,通過就業培訓、再就業培訓、特困救助、老兵創業扶持等方式,為退役戰友、烈士親屬、殘疾人以及一些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云南省丘北縣的三等功臣李超就是在史光柱的幫助下,通過培訓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他的家庭診所已經正式掛牌開業。
史光柱:“盡量幫扶他們去學到一門技能。主要幫扶的對象就是助殘扶殘,中心點就是扶持烈士家屬,戰傷人員和老兵。我們網絡上一直進行免費的技能培訓,學習的主要是修理、網絡經濟和管理,一批一批出去都找到工作了。”
如今,全國已經有14萬名志愿者參與到史光柱的愛心公益隊伍,直接幫扶近1.8萬人,其中,史光柱個人幫扶的就有2000多人。前不久,他再一次發起對戰殘老兵馮劍的救助,募集到的13萬資金全部用于馮劍戰傷引發的腦溢血治療。
史光柱到醫院探望老兵馮劍。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這首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歌曲《小草》,因為史光柱的演唱而風靡全國。如今,盡管身帶英雄的光環,但他卻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棵小草,和許許多多退役軍人一樣,默默地為祖國添加一點翠綠。在退役后的生活中,史光柱在做好公益事業和繼續文學創作的同時,也致力于國防教育演講,傳遞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迄今已演講3000多場次,影響和激勵了許許多多的人。
史光柱:“需要把流血犧牲的英烈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只有我們堅守了,才會有陣地的接力,讓這些未成年的人有一片更美好的天空。”
史光柱手摸烈士墻,緬懷犧牲烈士。
這些年,史光柱堅持每年回云南去看望犧牲的戰友,那些將生命定格在十七八歲的烈士,成為他永生的牽掛。為此,史光柱用13年的時間持續致力于協助推動烈士公祭日的設立,同時用7年時間參與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出臺實施。
史光柱:“國家利益永遠高于一切。我們今天活著的人生活在沒有硝煙的環境中,就是這些人的流血犧牲換來的。這些人是為我們擋槍擋子彈的,他們連生命都付出了,我們都得尊敬這一部分人。心中要有敬畏之人和敬畏之心。”
“軍人啊軍人,從軍的榮稱,鋼風勁氣熔鑄一生,盡管我只是風云的縮影,但我的熱血能化石成金……”
這是史光柱創作的歌曲《我是軍人》,他的深情吟唱,道出了一名老兵的心聲。走下戰場36年,脫下戎裝15載,英雄無悔,本色不改,他始終沖鋒和堅守在余生的高地。(記者 楊鴻 趙敏 劉夢源)
央廣網
責任編輯:崔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