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萊州市農業農村局 發布時間:2021-08-11 17:07:17
疏松的土地上,玉米苗兒長勢旺盛;而在庫房里,機收的小麥已烘干待庫,只期擇機銷售。
8月8日,煙臺萊州市沙河鎮杲村李家村豐然家庭農場主李明瑞告訴筆者:“自從用上土地深松深耕、小麥減壟增地這些農業新技術,我這700畝土地,收成是越來越好,今年小麥畝產達到了1300斤。”
土地“深松深耕”,小麥畝可增收100多斤
“土地承包到戶快30年了,這幾年才開始深翻、深松土地。”李明瑞指著自家的深松機說,“以前沒有大機器,無法完成深松、深翻,眼看著土壤板結卻無能為力。現在有了這臺深松機,這些農活兒都成了小意思!”
談及機械化深松作業對糧食增收有什么促進作用,李明瑞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實施機械化深松作業可打破多年形成的堅硬犁底層,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透氣、蓄貯水能力,又能將作物殘茬留在地面起到防止水蝕和風蝕的作用,可大大提高土地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李明瑞說,通過這三年的對比試驗,在氣候、種子、化肥、生長期相同的情況下,深松后土地增產明顯,小麥每畝能增收100多斤。
煙臺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科科長楊鈺介紹,近幾年來,萊州市在重點補貼玉米收獲機械、保護性耕作機械的同時,優先補貼深松整地作業機具。另外,近年來,萊州市還連續開展深松整地作業補貼試點。農機技術人員經常深入鄉村田間地頭加強技術服務,做好深松作業機具的檢修、保養和調試工作,確保深松整地技術與新機具的推廣應用,深松整地作業在全市諸多種糧大戶中備受推崇。
小麥“減壟增地”,土地利用率提高5%-15%
“過去,我這700畝小麥,80%的麥田采用常規畦田化種植。”李明瑞介紹,畦田化種植具有澆水方便、接納雨水、以水壓堿等作用,但是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地方存在畦面過窄、畦壟過大等問題,已不適應當前農業生產的需要。
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站站長張鑫介紹,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是指在規模化種植基礎上大田不留畦埂、不留壟溝、窄行增密播種,配套采用節水噴灌、測土配方施肥,降低勞動強度和種植成本,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新技術。
運用該技術,麥田小畦變大畦、大壟變小壟或去壟,可有效實現減壟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5%-15%。畦寬了,畦背(壟)自然就少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苗帶寬了,播種的小麥數量自然就增多,籽粒分布均勻,通風透光,分蘗好,避免了缺苗斷壟和疙瘩苗的現象,同時有利于根系發育,增加小麥抗倒伏能力,畝均可增產150斤左右。“這種模式和本地推廣的小麥寬幅寬苗帶施肥播種機、玉米清茬免耕施肥播種機相互配合,實現了農機與農藝融合,提高了生產效率。”張鑫說。
李明瑞介紹,2019年秋播開始,他就進行了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試驗,取得了較好效果。去年冬天,他將700多畝土地,全部采用了小麥“減壟增地”種植技術。
“用上這種模式,我這700畝土地,光壟地就節省出了30畝,每畝產糧1300斤。你算算,30畝能多產多少糧,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李明瑞笑著說。(作者:楊鈺 王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