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
疫情期間,蓄力已久的農村電商經濟迎來爆發式增長。記者從湖南省長沙市商務局了解到,今年1至3月,長沙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44億元,占全市網絡零售額比重為15.3%;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2.7億元,占全省比重為46.8%,同比增長5.8%,增速高于全省4.9個百分點。
如何看待當下一片紅火的農村電商?農村電商能否成為帶動農產品銷售、助力脫貧攻堅的長效模式?連日來,記者深入長沙各區縣(市),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走訪。
圖為張芹在做直播推薦農場的蔬菜
長沙:農村電商迎來爆發式增長
“會員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又來到了蔬菜大棚里面看蔬菜的種植情況,這里是從樟樹港引進的辣椒苗,種在了我們灰湯的土地上,這個做油淋辣椒特別好吃……”在寧鄉灰湯,“85后”海歸張芹一邊拿著自拍桿,一邊嫻熟地介紹著基地蔬菜的種植情況。張芹和張鑫夫妻倆曾在瑞士和新加坡留學、工作,回國后扎根鄉村,成為“新農人”。他們在寧鄉灰湯建有農莊基地,努力探索農旅融合的新方式。4年前,他們開始運營“老農快線”電商平臺。
疫情期間,有著主持功底的張芹與丈夫決定通過線上訂購與網絡直播的方式銷售農產品。在張芹的直播間里,消費者既能欣賞田園美景,還能實時了解農莊生態養殖與種植情況。今年1至5月,“老農快線”交易額達150萬元,線上交易同比增長120%。
只有及時把產品賣出去,才會真正實現貧困戶增收,才能深度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5月11日,寧鄉市扶貧產品電子地圖正式制成,地圖覆蓋25個鄉鎮220個村(社區),為176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推介土雞、寧鄉花豬、紅薯粉等35種農產品。目前這張扶貧產品電子地圖已具備成熟的查詢、導航功能,只要輸入關鍵字,就會馬上顯示產品的生產情況及上市時間、聯系方式等信息。如查詢“土雞”,會顯示38個選項,像龍田鎮組織540戶貧困戶養殖土雞近1.5萬羽、預計9月上市等信息就會一目了然。
圖為李海連在做直播推薦“農品瀏香”的壇子泡菜
“大家看,這是我們農品瀏香的壇子泡菜,吃到嘴里嘎嘣脆,又香又甜……”瀏陽永康電商團隊的網紅主播李海連在瀏陽市農業品牌運營中心大廳里面做著“帶貨”直播。“賣得最好的一場,賣了2萬多壇霉豆腐,銷售額超過50萬。”性格開朗的李海連告訴記者,她入駐團隊還不到兩年,能夠向全國各地的朋友介紹家鄉的美食,她覺得很有成就感。永康電商團隊有5位網紅主播,這在同行中較為少見。永康電商團隊的負責人李敏說,他們團隊2006年就開始做工業電商。看到農業市場前景廣闊,2016年,他帶領團隊轉型進入農村電商,因為團隊有著良好的電商營銷實操經驗,所以比一般的農村電商上手更快。
圖為瀏陽市副市長周明在直播帶貨
“我是瀏陽市副市長周明,今天我給大家推介的是瀏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品瀏香……”5月13日晚上,瀏陽市副市長周明參加由國務院扶貧辦、國家廣電總局、湖南省商務廳指導的 “百城縣長·攜手助農”直播活動,對剁椒蘿卜條、壇裝泡菜、田螺溪大米等近十類扶貧助農產品進行推介,兩個多小時,吸引了1400多萬粉絲涌進直播間圍觀,產生訂單6800多單。
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銷售的不利影響,今年以來,不少地方干部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特色農產品代言。新穎的銷售方式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埋單。
圖為孫晨在接受長沙廣電記者采訪
“攜手助農”系列直播湖南區總導演孫晨認為,通過市長帶貨、村長帶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同時也讓大家開始重視這種新型電商。但是當這個風口過了以后,后續我們還要建立長效機制,要讓更多的人掌握這種新型電商社交能力,達到更高的開播率。此外,還要培養更多的供應鏈的選品人員以及后臺技術人才,讓新型農村電商煥發出新的活力。
2018年4月起,長沙縣開始穩步推廣“湖南電商扶貧小店”,積極推進示范網店進社區,截至目前已開店287家。長沙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曹青介紹,“今年,我們將在長沙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開展‘湖南電商扶貧小店’推廣培訓,對村干部、貧困村農戶、貧困戶、農業經營主體及青年創業者,開展電商基礎知識普及、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實操線下培訓,鼓勵和支持個人開展電子商務創業,為全縣貧困村、貧困戶農產品打造更多的銷售平臺。”
思考:靠流量更要靠質量
如今,社交電商正在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直播帶貨、微商、社區團購、拼購等新模式、新業態在縣域蓬勃興起,手機變成了“新農具”,直播變成了“新農活”。“直播助農”為農戶們的產品找到了新的銷售渠道,可謂一舉多得。但長沙市農業農村局市場信息處處長胡玉認為,官員直播只是形式,核心影響因素依然是產品質量,被帶的貨必須是有規模生產、有質量保證的,才會有“回頭客”,才能走得更遠。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部分農產品缺乏統一質量標準,消費者對這樣的農產品缺乏信任,認為沒有質量保障。
圖為“農品瀏香”工作人員在打包發貨
打造集中銷售平臺,由平臺把控質量,統一包裝設計等,為小而散的農戶打通銷售渠道。2018年,瀏陽永康電商開始整合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如大米、雞蛋、蔬菜、水果、蜂蜜等,由永康電商為農產品進行統一運營和包裝、配送等,“農品瀏香”就是他們團隊打造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圖為瀏陽永康電商工作人員在為農產品做推廣
顆粒飽滿的生態大米,色澤純正的山茶籽油,清爽可口的壇子泡菜……5月16日,記者走進瀏陽市農業品牌運營中心,看到了一系列瀏陽本地生產的優質農特產品。為了保證“血緣純正”,這些產品從種植到包裝的全過程,都一一記錄在了瀏陽市農業品牌(電商)運營中心的扶貧溯源系統中,并統一通過區域公用品牌“農品瀏香”進行銷售。目前,農品瀏香網絡訂單年均100萬單以上,近3年整合優質農產品和扶貧產品,累計帶動本地農產品銷售2億多元。
圖為消費者在掃碼溯源
掃追溯碼,消費者可一鍵獲取農產品產地、來源。5月25日上午,長沙市食用農產品產銷對接簽約儀式舉行,湖南湘一灰湯鴨業有限公司等生產主體與麥德龍等流通主體達成產銷對接協議,長沙在全省率先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制度,探索建立合格證、“身份證”、質量追溯相結合的管理新模式,嚴把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關口,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根據長沙市農業農村局、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的《長沙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通知》,6月底前,將在全市范圍內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品類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養殖水產品。試行主體包括全市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休閑農莊、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商超、學校、餐飲單位、農產品直營門店等,鼓勵小散農戶參與。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將統一試行合格證制度,統一合格證樣式,統一試行品類,統一市場監督管理,確保試行范圍規定的農產品品類及其生產經營主體全覆蓋,實現在生產、流通之間的通查、通識。消費者在采購食用農產品時可查驗合格證,選購放心農產品。
突圍:興盛優選模式可資借鑒
在談到目前農村電商發展的短板時,瀏陽永康電商的負責人李敏坦言,農村電商產業供應鏈水平還是比較差的。據了解,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相對于美歐日等國家具有明顯的高消耗性,水果、蔬菜在采摘、運輸、倉儲等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使得物流成本增加。另外,農村電商物流在農村區域需要的配送時間比較長,而且很多物流只能到達鄉鎮一級,很難到達村這一級,無法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如何提高農村電商產業供應鏈水平,暢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在農產品社區電商領域領跑全國的興盛優選模式或許值得農村電商們學習借鑒。
圖為興盛優選蔬菜共享倉內工人在分揀菜品
一大早,位于長沙縣黃興鎮金鳳村的興盛優選蔬菜共享倉已是車水馬龍,運送貨物的車輛進進出出,從全省各地來的蔬菜聚集到共享倉,車間內工人們圍著各自的菜品區,認真地將蔬菜分揀、稱秤、打包,一片忙碌。
圖為蔡文在接受長沙廣電記者采訪
興盛優選蔬菜共享倉的負責人蔡文說:“從2018年到現在,訂單飛速往上躥,以前每天是20多萬單,現在日常是80多萬單,疫情嚴重期間達100多萬單。”現在蔬菜共享倉每天要運出600噸貨,發往長沙及周邊的益陽、常德等地。
在疫情形勢嚴峻時,興盛優選的訂單猛增,門店平均訂單增長了300%。為了應對激增的訂單,滿足百姓的需求,興盛優選緊急研發了揀貨App,省去了紙質分揀單分析、打印、分發的過程,并采用“空時搶單”方法,讓倉庫的分揀效率提升了3倍。
因為加快了物流配送速度,用戶從下訂單到從門店取貨,有時只需要10個小時。“興盛優選的配送越來越早了,以前是下午4點前,現在一般是上午9點多到貨,基本上能保障市民中餐前就能取到新鮮菜蔬了。”南屏錦源小區興盛優選團購店負責人介紹。
圖為李浩在接受長沙廣電記者采訪
“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對我們這個行業的認知。如果不是疫情,要讓百姓提高到現在這個認可度的話,估計需要3到5年的時間。疫情期間,我們新增用戶是平時的4倍。”興盛優選公關中心總經理李浩介紹,人們越來越習慣、信任社區電商這種購物場景,興盛優選如今已走出湖南,進入湖北、廣東、江西等13個省份,平臺目前日均訂單量約700萬單。興盛優選的交易額在社區電商行業中位居第一。
談及興盛優選成功的秘笈,李浩介紹道:“我們的模式是把消費者需要的東西,由我們自己的物流直接送到社區或村里,因為社區或村里的門店就是我們的自提點,我們在長沙地區有3萬個自提點。貨物通過中心倉,到網格站,最后到門店,把整個環節全部打通了,相當于解決了電商送達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與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不同的是,興盛優選在社區布局,流量運營由社區門店負責,門店能夠及時、真實地反饋顧客的信息,這才是滿足消費者最后一公里需求的辦法,而這也是興盛優選掌握顧客需求信息、及時調整供應方向的最直接方式。
記者了解到,為了支持農村的物流建設,去年7月出臺的《長沙市支持快遞業發展十條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快遞服務進農村,并對村級服務網點和農村班線給予一定補貼。此外,為了破解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難題,日前湖南省郵政分公司與省內11家快遞企業簽訂了郵政快遞合作“下鄉進村”框架協議,將快遞服務延伸到鄉鎮和建制村。
新基建:讓農村電商“跑”出加速度
圖為望城區副區長易文龍為藍莓帶貨
眼下,農村電商經濟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新亮點。 “現在正是新基建建設的風口,如果把城市居民的餐桌需求大數據系統建設好,通過數據精準分析出每戶人家的飲食習慣,那么我們的農產品就可以按需生產,實現農村到城市餐桌間的真正無縫銜接,從而減少農產品供過于求的浪費。”長沙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兼職副主任、開天漁莊負責人胡再明對新基建融入農業生產后帶來的變化十分憧憬,他認為,有了對稱的信息,農民也可以對單一品種規模化生產,節約成本,提升種養積極性。
圖為呂廷杰在接受長沙廣電記者采訪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呂廷杰也表示,新基建中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拉動農村電商,用更先進的信息手段讓農村和城里同時致富。
記者從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局年內將與互聯網平臺合作,搭建農業電商信息對接平臺,整合區域范圍內的所有農產品信息,充實大數據平臺建設,讓信息充分流動起來。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量達到120億件,電商帶動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總銷售額超過7000億元。我們相信,隨著"新基建"、新消費的啟動及提速,農村電商還會迎來新業態新模式,未來的發展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長沙觀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