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鮮葉標準
茶葉原料來源于鳳岡縣黔知交茶業公司基地金牡丹品種,采摘標準為對夾葉、成熟單葉片,天氣晴朗9:00—17:00,嫩度一致,大小適宜。
2 加工工藝
2.1 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使鮮葉散失部分水分,葉質變柔軟,韌性增強,便于浪青,萎凋過程中鮮葉細胞液濃度變高,細胞膜透性增強,酶活性提高大分子化合物大量分解,青草氣部分消失,芳香物質部分形成[2]。將茶鮮葉按0.8~1 kg/m2均勻攤放在圓形竹篾上進行日光萎凋,讓鮮葉失水5%~7%,需要遮陽或在較弱日光下進行,最佳時間為18:00時,萎凋時間25~35 min,結合鮮葉含水量進行調整失水7%~12%,日光萎凋后靜置1 h,進行攤涼走水后進入下一階段。
2.2浪青
2.2.1搖青過程 浪青也稱搖青,利用浪青工藝讓茶青失去一部分水分,茶葉中內含物質充分轉化,花果香顯露,充分保留茶青原料的香氣 ADDIN NE.Ref.{F37A8B13-A160-4220-895D-51FCA2CF7D97}[3],使用6CWL-90型調速浪青機搖青18~20 r/min,采取“老葉嫩搖、嫩葉老搖”,第1次浪青2~3 min后按1.5~2 cm均勻放置在竹篾上攤涼回水2~3 h;第2次搖青時間為3~4 min,搖青工藝按照同一的方向進行,讓葉片間、葉片與搖青機進行充分接觸,待茶葉邊緣部分有紅邊并產生明顯的香氣;第2次搖青結束后,按厚1.5~2 cm均勻撒置在竹篾上進行攤涼走水1~1.5 h;第3次搖青時間為4~5 min,葉片邊緣產生紅邊或紅點花香逐漸濃郁,葉片顏色由黃綠變為深綠,即搖青結束。按厚度2~3 cm均勻攤涼在竹篾上進行室內自然萎凋。
2.2.2搖青原則與判定 搖青曬青輕則重搖、曬青重則輕搖。適度判定:葉子由硬變軟,達到“綠葉紅鑲邊”。摸鮮葉是否柔軟,有濕手感;葉色由青綠轉為暗綠,葉表出現紅點;聞青氣消退,香氣顯露 ADDIN NE.Ref.{BB2C9691-153E-40C6-9254-6D30BE4EA9C1}[4-5]。
2.3 自然萎凋
2.3.1萎凋過程 在室內自然條件下,萎凋室內應通風,放置多層萎凋架,將萎凋葉0.5~1 kg按照1.5~2 cm厚度均勻放置在竹篾上,室內溫度20~22℃,相對濕度為70%左右。鮮葉攤放過程中要求適當輕翻,一般每2~3 h輕翻1次為宜。
2.3.2萎凋判定 葉面失去光澤,葉色暗綠,青草氣減退;葉形皺縮,莖脈失水柔軟,彎曲而不宜折斷,緊握成團,松手即緩慢松散,透出萎凋葉花香濃[6]。萎凋葉含水率60%~65%。萎凋總時間為8~12 h。
2.4 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充分破壞葉細胞組織和茶汁溢出,使葉內多酚氧化酶與多酚內化合物接觸,接觸空氣中氧氣促進發酵[6]。其試驗加工機械采用55型揉捻機,投葉量為20~25㎏,先投入萎凋葉3/4,揉捻機開動3 min后倒入余葉。揉捻時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葉子局部泛紅,并發出濃郁的清香,成條率達95%,葉細胞破壞率達78%~85%。茶汁溢出,有粘手感覺為揉捻適度,不加壓15 min與加壓20 min交替揉捻,揉捻全程90~120 min。
2.5 發酵
發酵室的適宜溫度為24~26℃,相對濕度為90%以上,空氣新鮮,氧氣充足。將揉捻葉分別攤放在發酵框內,揉捻葉厚度為10~15 cm,發酵時間為3~4 min,每2 h翻轉1次,當發酵葉色澤鮮艷均勻,青草氣適度消失、清新花果香顯露,即發酵成功。花香型金牡丹紅茶宜輕勿重。檢查發酵葉程度可以將3 g發酵葉放入審評杯內,用沸水沖泡5 min,審評茶湯,發酵較好的茶湯湯色黃綠泛紅,滋味帶醇和,葉底紅褐;發酵不足湯色淺綠,帶青草氣、滋味苦澀;發酵過度湯色渾濁,滋味發酸、葉底紅暗。
2.6 烘干
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采用烘干機,分為兩次進行烘干。按照“毛火攤薄,足火厚攤;嫩葉薄攤,老葉厚攤”的原則,第1次毛火采用溫度為100~110℃,攤葉厚度為1~2 cm,毛火適度的葉子,手握稍有刺手感,但葉回軟有彈性,折梗不斷,含水量為20%~25%。在毛火足火之間,需攤涼冷卻,攤涼厚度為10~12 cm,時間為1 h,中間翻堆1次。足火溫度按照90~100℃,攤葉厚度為3~4 cm,足火適度的葉子,葉片規則,手捏成末,色澤油潤,香氣濃郁特別花果香,含水量5.5%~6%。
3 審評
審評按照GB/T23776-2018標準進行,結合大眾審評和專家審評,審評總分按照外形×25%+湯色×10%+香氣×5%+滋味×30%+葉底×10%標準打分。該茶葉成品外形色澤紅褐呈片狀,內質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花香馥郁持久,綜合得分為92分。該產品充分保留茶青原料的香氣,既充分展示金牡丹高香型品種特征,又創新貴州紅茶品類,其產品廣受好評。
[參 考 文 獻]
[1] 韋錦堅, 覃瀟敏, 韋持章, 等. 茶樹良種金牡丹引進及加工新工藝研究[J]. 中國熱帶農業, 2017(1):46-49.
[2] 張方舟, 黃震標. 花果香型紅茶加工技術[J]. 中國茶葉, 2019,41(2):32-34.
[3] 郭 麗, 杜正花, 姚麗鴻, 等. 鐵觀音烏龍茶和紅茶的香氣化學特征分析[J]. 食品科學, 23(8): 1-12.
[4] 馬超龍. 曬青毛茶加工過程中香氣變化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 2017.
[5] 崔繼來. 糖苷類香氣前體對烏龍茶和紅茶香氣形成的貢獻[D]. 重慶:西南大學, 2016.
[6] 周慧敏, 徐 平. 龍泉金觀音花香型紅茶加工工藝初探[J]. 中國茶葉, 2015,37(7):27.
責任編輯:劉忠麗
作者:唐彬彬(1988—),男,從事茶葉加工與技術推廣。E-mail:276287263@qq.com
來源:《農技服務》2020年11期103-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