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1980年,根據國家編委(80)國編字第32號文件籌建成立濟南果品研究所。1986年,更名為“商業部濟南果品研究所”。1994年,更名為“內貿部濟南果品研究所”。1995年,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所”。2000年,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
濟南果品研究院主要承擔國家與省部級果蔬采后領域科研項目;果蔬采后保鮮與流通技術研究、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果蔬及其制品質量安全控制;果蔬領域國家標準制修定任務;果蔬采后技術培訓、科技示范、咨詢服務;搭建國內外果蔬采后公益交流服務平臺以及果蔬新產品研發與中試。
近幾年工作情況
(一)創新黨建方式,推進黨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執行總社黨組、理事會的決策部署,加強政治建設。通過正反典型案例、剪輯關聯專題片、黨建共建、黨課、專題研討、結合實際工作談體會等方式,重點培育科研人員價值觀。
二是創新黨建工作方式。創新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方式,以學促思。推行支部輪流主持中心組主題學習及交流活動,探索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開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四結合”,即黨建與院文化建設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專業基礎學習相結合,小組討論與中心工作相結合,支部黨建與技術服務推廣相結合,使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入融合,形成黨建工作新特色。
三是加強組織建設。黨委班子與行政班子交叉任職,將支部設在一線科研部門,由部門主任兼任黨支部書記,使黨組織將解決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結合起來,確保黨建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形成長效機制。結合巡視整改,制定了76項制度,形成了黨建、內管、考核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突出黨建工作考核,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管理、同考核、同獎懲;完善黨建評價體系,量化評價指標,使考核指標由虛變實、由軟變硬。
五是防范化解風險,推進企業清理。不折不扣地落實總社領導關于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批示精神,推進全資企業中合公司完成了改制。
(二)靜下心來搞科研,實驗做到車間里
按照總社黨組對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部署要求,把提高為農服務科技供給質量作為科研主攻方向,圍繞現代農業采后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的技術需求,依托國內一流的科技園區平臺,承擔了一批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加強卡脖子的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與國內知名龍頭企業合作開展轉化落地,打通了從科技創新到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為引領果蔬采后行業科技發展貢獻了供銷科技力量。
一是承擔30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打造果蔬采后科技創新示范新高地。先后承擔“六五”至“十三五”國家科技攻關、支撐計劃、重點研發專項等科研項目300多項,制定了《鮮蘋果》等大宗果品國家標準15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60余項,其中“蘋果貯藏保鮮與綜合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十三五”以來,依托人才、技術、設施優勢,主持和參與各級各類項目48項,經費近4000萬元,其中主持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2項,全力打造果蔬采后科技創新示范新高地。
二是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果蔬采后中試基地,破解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上世紀90年代,中德兩國政府共同投資8000萬元建設“中國果蔬貯藏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裝備,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使中國果蔬采后產業與國際接軌。2011年以來,又投資2億多元建設“章丘科技產業園”,建筑面積2.85萬平方米,包括26個實驗室、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1個眾創空間、3個展覽室、4個中試車間、7個產業示范車間,具備了果蔬冷鏈物流、貯藏保鮮、精深加工、綜合利用、標準、檢測、追溯等小試、中試、產業示范綜合研發條件,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三是成果轉化率達90%,服務全國2000余家企業。技術成果轉化至北京首農、匯源、國投中魯、百果園、天府集團、新疆建設兵團、新疆果業集團、陜西供銷集團、阿里巴巴、京東、順豐農業、易果生鮮及鄭州商品交易所等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000余家企業,成果轉化率達90%,形成了“成果轉化-科研課題-研究開發-應用推廣”接地氣、轉化率高、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研發體系。果汁甲胺磷、棒曲霉素殘留和褐變控制技術在山東匯源生產線成功轉化,并在行業中大規模輻射推廣,解決了當時困擾我國濃縮果汁行業的褐變、農殘、棒曲霉素超標難題,應用企業達到26家工廠37條生產線,使我國的蘋果濃縮汁出口量從7.4萬噸增至61.3萬噸,國際市場份額由8.6%增至50%以上,我國的蘋果加工行業從加工率不足5%增加至15%。
四是擁有60多個國際、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職能平臺,形成了顯著的技術創新優勢。目前擁有中國果蔬貯藏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果蔬及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果蔬貯藏加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全國果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貯藏加工分技術委員會、國家蘋果加工技術專業研發中心、國家果品流通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國家果蔬及制品流通與安全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果菜》雜志、中國蘋果產業協會秘書處、國際果汁工業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等六十多個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職能平臺和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形成了顯著的行業創新服務優勢。
五是與50多個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面向全國轉化推廣。依托中國果蔬貯藏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果蔬貯藏加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平臺,不斷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在果蔬貯藏保鮮、精深加工、質量控制技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裝備,面向國內企業進行推廣轉化,使中國果蔬采后產業保持與國際接軌。
(三)沉下身去做服務,論文寫在土地上
圍繞農產品流通社會化服務和一二三產業融合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對接系統內外果蔬采后科技需求,拓展服務領域。面向系統、行業、貧困地區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服務和人才培訓供給,整合資源服務電商、期貨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科技服務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走進產地建設40多個科技示范縣和研發中心,成為政府參謀的助手,產業發展的推手,企業成長的幫手。先后建立了新疆果品加工研發中心、攀枝花科技示范市、金鄉大蒜、中寧枸杞、華坪芒果等40多個科技示范基地和研發中心,與果蔬主產地企業聯合研發和開展技術成果示范推廣。“十三五”以來,先后成立了山東農業產業研究院、威海分院、菏澤分院、山東產業研究院農產品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發揮“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作用,通過標準引領、技術引領、成果轉化引領,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二是積極對接服務省級供銷社和系統龍頭企業。已與全國一半以上的省級供銷社開展了技術對接,在農產品流通、精深加工、檢測、標準等領域全面合作,以優勢產區為中心,由點及面、連點成片,輻射帶動供銷系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與中國供銷電商、中國供銷惠農、中國供銷冷鏈公司開展業務融合,與中國供銷電商成立山東興合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建設了農產品電商標準化示范冷庫,開展農產品冷鏈流通技術示范,建設集冷鏈技術、檢測、標準、追溯“四位一體”的質量保障追溯服務平臺,為供銷社優質農產品開展追溯體系建設,為塑造供銷品牌賦能,并逐步對接服務扶貧832政采平臺。與中國供銷惠農成立了山東中果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農產品加工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的觀摩展示、技術咨詢、技術培訓、代加工服務,建立果蔬加工一站式、無縫鏈接成果推廣服務新模式。
三是連續30余年舉辦全國性技術交流會和培訓班。連續31年組織全國農產品冷鏈技術交流會;連續29年組織國際果蔬汁加工產業發展論壇;每年組織一屆食品科技高層論壇;每兩年組織一屆中國蘋果論壇等,有效促進了果蔬保鮮、冷鏈流通和深加工技術行業的發展。積極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與援外培訓,年度培訓鑒定人數連年增加,2019年達6000余人次;先后承擔2017、2018、2020年度發展中國家培訓班項目、臺灣水果專題培訓班,承辦2019年國際合作社培訓班等。
四是深入扎實開展科技扶貧。積極對接總社對口扶貧點尋烏和安遠縣開展科技服務,開展果蔬貯藏保鮮技術應用推廣。建設的全國供銷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對接安遠縣、尋烏縣、陜西白水、河北順平、湖南漣源等5個國家級貧困縣果蔬生產企業,開展農產品追溯,提高企業品控能力和品牌價值。成立了贛南果品貯藏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服務企業技術提升。服務濟南市與重慶武隆區、湖南湘西州的東西部協作,先后與當地7家企業簽訂采后技術公益服務協議,助力貧困地區農產品減損增值和技能人才培養。積極配合鄭州商品交易所開展蘋果、紅棗期貨交割標準制定宣貫、期貨產品檢驗工作,使“大路貨”轉身期貨交割品,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今年疫情期間,配合中國蘋果產業協會、山東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先后組織十余場在線技術培訓,指導貧困地區農產品生產。
(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
2016年5月,總社批復濟南院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通過改革,在科技創新、機制體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實現全員聘用。制定崗位設置等系列配套方案,分類設崗,自愿報名、參加競聘,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僵化的崗位管理模式。健全聘任制度,實施全員考核,簽署聘任合同,聘期滿后進行綜合考評,合格的保留原有崗位等級,不合格的降級使用。
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實現全員考核。根據不同崗位確定績效評價指標,實現全員考核,實行考核結果與崗位調整、薪酬等掛鉤,月度和年度考核相結合。
三是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著力改革人才引育機制,建立靈活的人才輸出與交流機制;建立科學的評價和考核約束機制,強化績效激勵,對做出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比例按不高于轉化收益的85%執行。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濟南果品研究院將認真落實總社黨組、理事會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中發〔2015〕11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實施方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行業扶貧三年行動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入落實供銷合作社培育壯大工程部署,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可持續發展賦能,提升科技創新和為農服務水平,為供銷社改革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一是在科研上靜下心來,提高為農服務科技供給質量,為引領農產品流通發展貢獻供銷科技力量。聚焦供銷系統、行業龍頭企業的科技需求,明確各學科主攻方向,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明確團隊創新目標規劃和考核機制,凝練形成標志性成果,加強梯度創新團隊建設。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合作辦學等聯合培養機制,鼓勵在職繼續教育,鼓勵青年人員“上掛下派”,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二是在社會化服務上沉下身去,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賦能。整合院現有各級平臺,分類管理,策劃運營服務方案;服務扶貧832政采平臺、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系統品牌企業,提供農產品質量追溯、質檢、標準服務;充分利用各地分院、科技特派員平臺,讓科研人員下沉到基層和對口幫扶地區,在為脫貧攻堅和企業服務中得到鍛煉,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三是在科技產業上做強做大,為鄉村振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樣板示范。聚焦資源,完善條件,推動科技產業向服務轉型。依托全國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國家質檢中心等平臺面向全國開展果蔬加工、冷鏈、追溯、檢測等服務;依托科技產業運營中心,推動科技產業規模做大、質量做優;打造“全國果蔬制品研創中心”,完善服務型產業條件,對高校提供中試等概念驗證服務,對企業提供生產代工、研發代工服務,打造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和服務平臺。
四是積極推進出資企業的整改,降低經營風險。將出資企業整改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按照既定的整改原則和整改措施,不放松、不松懈,繼續著力推進,力爭平穩有序按時完成各項整改任務。
編輯制作| 陸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