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成都蜂產業
成都市蜂業學會
李東林 劉金鑫 吳攸麗 楊賢強 楊耘驊 徐嵐
成都市地處天府之國四川的腹心地帶,這里四季溫暖,雨量充沛,有平原、丘陵、高山,是養蜂業發展的最佳區域。養蜂業在成都市是傳統產業,養殖歷史悠久。在20世紀70-80年代,成都平原被譽為全國的“蜜庫”,每年春季有40多萬群蜜蜂在這里采蜜,當時到成都平原,仿佛置身于金黃色的花海中,油菜花的芳香,沁人心脾。
1.成都市蜂產業現狀
1.1蜜源情況
目前,成都市有油菜面積150萬畝左右,柑橘蜜源25萬畝左右,枇杷蜜源30萬畝左右,我市的盆周山區還有如野藿香、黃芪、厚樸、千里光、黃菊花等多達150余種野生蜜源。豐富的蜜源為我市養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1.2蜜蜂養殖情況
2017年全市共有養蜂戶5000余戶,蜜蜂22.97萬群,其中西方蜜蜂16.77萬群,中華蜜蜂6.2萬群,生產蜂蜜7967噸、蜂王漿95.59噸,蜂花粉506噸,蜂蠟111.29噸、蜂膠6.37噸,蜂產品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通過蜜蜂傳花授粉使農作物和水果增產效益27億元以上。
1.3蜂業專業合作社情況
我市已發展了蟲鑫、田甜、林蜂、棕樹林等蜂業專業合作社20余家,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家。目前,邛崍市蟲鑫蜂業專業合作社是我市規模最大、運作最規范、發展前景最好的產供銷一體化的大型蜂業專業合作社,現有注冊社員215戶(實際社員281戶),注冊資金1875萬元,蜂群8萬多群,年生產銷售蜂產品約3000噸,產值約4000萬元,利潤約200萬元。
1.4蜂產品加工企業基本情況
我市有蜂產品加工企業10家,主要加工蜂蜜、蜂花粉、蜂王漿等產品,年加工蜂蜜10000余噸、蜂花粉800噸、蜂王漿20噸,年銷售額達到1.1億元左右,出口創匯30萬美元。
2.成都市蜂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2.1大力推廣蜜蜂授粉技術
2016年,在省養蜂站的指導下,成都市蜂業學會學會與彭州棕樹林養蜂合作社、新都林蜂養蜂合作社、都江堰農業科技人員開展蜜蜂授粉新技術試驗示范。在我市推廣蜜蜂授粉技術達1.48萬畝,其中大棚草莓1000余畝,藍莓300余畝;瓜果蔬菜5000余畝。利用蜜蜂給草莓等果蔬授粉,具有坐果率高、個體大、畸形果少、色澤好、生長快、成熟早、味道好等優點,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蜜蜂授粉后,大棚草莓產量提高約46%以上,每畝純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2.2將蜂產業發展與產業扶貧相融合
2016年,在市科協的支持下,成都市蜂業學會完成了《發揮養蜂業在成都市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的調研課題,對成都市養蜂重點區(市)縣邛崍、彭州、雙流、崇州、新都、蒲江、龍泉、金堂、都江堰、簡陽以及邛崍蟲鑫養蜂合作社、彭州棕樹林養蜂合作社等養蜂合作社進行現場調研,了解了全市的蜜源、蜂群數、養蜂戶數量、養蜂戶脫貧致富情況。
新都林蜂養蜂合作社參與南江縣扶貧,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為南江縣免費培訓技術人員10人,同時還派4名技術人員到當地現場指導長達半年時間,用新法飼養代替老法飼養,改造當地落后的圓桶蜂箱為標準箱,同時還向當地優惠提供蜂箱及蜂具1000套,優良中蜂500箱,幫助培育改良蜂王1000只。通過新法飼養中蜂,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蜂蜜產量每箱由原來的10公斤增加到20-30公斤。
邛崍大華中蜂合作社聯合成都市公安局在邛崍高何鎮靖口村一組通過扶持當地的中蜂養殖使農民逐步致富,從2015年開始,市公安局給該養蜂合作社的蜂農每箱蜂每年補助140元(每箱蜂要達到三框),2015年已補助了936箱,補助養蜂戶52戶,共計人民幣13萬左右。該養蜂補助一直持續到2017年,目前全村人的養蜂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據初步統計,2016年到2017年兩年期間,有陜西、云南、貴州、甘肅、重慶等和省內其他地市州有關單位到成都購中蜂近三萬群,開展中蜂產業扶貧。
2.3積極開展蜂業科技研發
我市蜂產業在科技研發上有較大優勢,先后研發的花粉破壁技術、花粉脫粉技術和蜂蜜酵素生產技術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四川夸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破壁花粉,每年生產破壁花粉400—500噸,產值達到1000萬元。四川新華通蜂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花粉脫粉器,先后獲得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發明專利,每年生產脫粉器30萬個,產值達到400萬元,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四川省高新技術蜜蜂研究所生產的蜂蜜酵素在全國屬首創,目前已出口到德國、美國。
3.成都市蜂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蜂產業體系建設不完善
目前我市蜂產業體系建設不完善,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在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均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在生產環節存在養蜂生產方式落后,機械化程度較低,設施設備落后陳舊勞動強度大,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同時蜜蜂良種化率低,對蜂種的改良不重視,缺乏蜜蜂良繁技術;二是在加工和銷售環節存在蜂產品市場混亂,出現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壓價銷售等惡性競爭情況,蜂產品加工企業受到很大沖擊,每年蜂蜜加工量都在壓縮。
3.2蜂產品科普宣傳不到位
由于對蜂產品科普宣傳不到位,加上很多媒體、醫院對蜂產品保健作用的不是報道,導致蜂產品的消費市場逐漸縮小。與同是省會城市的南京和武漢相比,成都蜂產品的銷售量要少百分之三十左右。
3.3蜂業管理不規范
蜂農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由于機構改革原因,我市養蜂管理機構已撤并,蜂業管理工作弱化,出現蜂農為爭奪蜜源和放蜂場地而產生矛盾,違法收取外地蜂農資源費等,經常發生打架斗毆甚至傷人事件,嚴重損害了蜂農的合法權益。
3.4蜜蜂授粉技術大面積推廣難度大
由于蜜蜂授粉對農作物生長和生態保護的作用宣傳力度不夠,同時蜜蜂授粉試驗、示范、推廣經費嚴重缺乏,蜜蜂有償授粉等市場化運作機制還未形成,導致蜜蜂授粉技術大面積推廣難度大。
4.成都市蜂產業下一步發展建議
4.1各級政府領導要重視養蜂業,支持養蜂業
發展養蜂業的意義重大而深遠,習總書記對養蜂作了重要批示: “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對農業的生態、增產效果應刮目相看”。因此,我們政府的各級領導,也應高度重視養蜂業的發展,要把養蜂業作為生態建議的產業,為人類健康服務的產業,精準扶貧的產業來抓,把養蜂業的發展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制定發展規劃,建立養蜂產業專項發展資金,重點用于蜜蜂授粉,養蜂對生態建設恢復的示范、推廣,養蜂業精準扶貧,養蜂技術培訓等。
4.2要大力宣傳蜂產業
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宣傳蜂產業。一是宣傳養蜂業對生態環境,對農業增產、農產品增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宣傳蜂產品對人類健康的作用,通過科學的數據和國內外典型事例來宣傳蜂產品。三是宣傳養蜂業在精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成都的養蜂合作社的許多社員都是通過養蜂致富的,他們典型事例最能說明養蜂業在精準扶貧的作用。
4.3要促進蜂產業與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
一是積極傳播和弘揚蜜蜂文化,將蜜蜂文化、蜂產品、養蜂業與休閑觀光旅游產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蜂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品牌及附加值,為傳統蜂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加強蜂療臨床應用和蜂療制劑的研發,加大蜂療隊伍的建設,積極推廣蜂療技術,拓展蜂產品的養生功能,實現養蜂業與養生文化互動發展。三是要把養蜂業作為為生態建設提供服務的產業來抓,讓養蜂業在成都天府綠道、龍泉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生態綠化建設中發揮充分的作用。
4.4要加強蜂業學會的工作,有效承接政府職能
成都市各級養蜂管理部門撤并以后,蜂業管理工作弱化,成都市蜂業學會正逐步承接蜂業方面的工作。一是針對成都市蜂業方面問題進行研討,這幾年分別撰寫了《發揮成都市養蜂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等調研文章十余篇。二是配合有關部門,對成都市的蜂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分別在蜂農和加工企里抽樣,這幾年共抽驗檢測500多個樣。三是開展蜂業科普講座和技術培訓,成都市蜂業學會長期對蜂產品的科普知識進行宣傳,每年的科技活動日都要發放蜂產品科普知識資料,先后組織了科普講座和技術培訓15期,培訓人員1000余人。通過以上所做的工作,我們正在逐步承接政府對養蜂工作的職能,使成都市養蜂業在生態發展、人類健康、精準扶貧上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