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有109.4萬個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服務帶動小農戶9400多萬戶,年服務面積21.4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16.1億畝次。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現在留在村里種地的農民多為老人。”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洪橋村黨支部書記楊道軍說,荊門市工業較為發達,村里多數青壯年選擇進城打工,只剩下老人種地。同時,受限于勞動能力和機械化水平,原本可以“稻油輪作”的耕地,只能種一季水稻,農業產出和農民收益都受到影響。
隨著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種地、“90后”不懂種地、“00后”不問種地,“誰來種地”“怎么種地”成為當下農村亟待解決的難題。
同時,“大國小農”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0%。小農戶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優勢,不易通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湖北省供銷農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超說,以江漢平原水稻種植為例,過去有些小農戶承包地塊小且分散,農機手不愿意接這樣的活,往往需要搭周邊大戶的“順風車”。現在,農戶將土地交給供銷社服務主體全程托管,統一調配農機作業,既能及時、低價服務小農戶,也能降低農機轉場頻次和空駛成本,機手和農戶都能受益。以前,農戶耕種防收的機械作業費近340元/畝,全程托管后只要270元/畝,每畝節省了近70元。
中國農村發展學會副會長姜長云認為,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有效幫助小農戶降本增效。通過對農業生產資料集中采購和優化組合,以及對農機等農業生產設備優化利用,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探索多元服務模式
在鎮上開著奶茶店,村里還種了170多畝地,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種植大戶莊開封卻顯得很輕松。
莊開封告訴記者,去年他把土地托管給中國供銷集團旗下中農集團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農服”)后,種地省心多了。
中農農服為莊開封的170多畝耕地提供全程托管服務,包括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和全程機械化作業,并在作物生長關鍵期提供田間技術管理,保障作物生長。
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管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
從各地實踐看,近幾年農業生產托管推廣力度非常大,已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一大亮點。
2013年,供銷合作社系統率先在全國推廣土地托管服務,實行“農民進城打工、供銷社給農民打工”。目前,供銷合作社系統采取聯合社幫扶、企業帶動等多種方式,培育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有企業等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1.5萬個,建立生產性為農服務中心1.7萬個、莊稼醫院6.3萬個。據統計,今年1月至10月,供銷合作社系統全資控股企業統防統治、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等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達2.6億畝次,其中耕種防收全程托管1590萬畝。
農服公司、農資企業、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等主體也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有全程式、菜單式、入股式托管等多種形式。
成都豐云農服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黃婷介紹,公司根據用戶需求匹配資源。由于種糧大戶具備一定能力,階段性提供專家技術指導和具體服務即可;小戶托管則是通過村集體整合,規模化提供托管或半托管服務。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副會長符純華分析,當前,農資行業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正在由單一服務向多元化、多層次服務發展,由單一環節向多環節、全鏈條發展,由單打獨斗向合作化、區域化發展,由簡單機械化向科技化、綠色化發展。
“托管服務還可以從產中環節延伸到產前環節和產后環節。”中農農服副總經理吳凱旋提到,秸稈處理曾經讓農戶很頭疼,現在公司通過聯合養殖場、飼料加工廠、保險公司等,創新推出新模式,將地頭的秸稈打捆、運走,經過深加工后作為飼料賣給養殖場,減輕了農民負擔,發展了綠色農業。
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的同時,服務發展不平衡、能力不足等問題凸顯,制約了服務效能提升,亟待解決。
從服務面積來看,影響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廣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山區、丘陵地帶地塊分散、地形起伏較大,難以大規模開展機械作業,服務主體作業成本高,農業社會化服務難以大面積推開;二是部分不再耕地的農民更愿意把土地交給親戚朋友管理,進行托管、全環節或單環節利用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性不高。
從服務主體來看,能否實現盈利也影響著服務主體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目前,多地對農業生產托管安排有一定的財政補助資金。然而,多位采訪對象告訴記者,如果除去財政補貼因素,單靠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很難盈利,要通過銷售農資、農產品流通等業務反哺社會化服務業務。
湖北恒創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婁軍告訴記者,公司從2021年開始涉足社會化服務領域,在2022年實現微盈利。“盈利主要來自前端和后端。”婁軍解釋,前端指供應生產資料,后端指農產品深加工、培育壯大農產品品牌,社會化服務是連接前端和后端的紐帶。除此之外,公司還涉足農機報廢更新等業務,從其他業務板塊掙錢補貼農業社會化服務板塊。
吳凱旋認為,可以通過開展全程托管實現規模化經營、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發揮村集體作用,組織帶動小農戶實現土地集中連片,提高生產經營效益。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合作指導部有關負責人建議,一方面,服務主體可以通過提供集中育秧、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收儲烘干、農產品銷售等貫通全產業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幫助農民完成“不愿干”“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服務環節,既可獲得農民信賴和支持,又能增加收入來源,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引入高效先進的農業機械,降低機損率,統一耕種、統一管護,有效提高產出效率和農產品質量,讓產品可以賣得好、賣上價,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業務可持續發展。(記者李和風 劉瑾)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