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位于伊犁河谷,得天獨厚的氣候、光熱和水資源非常適宜水稻種植,是新疆三大水稻種植基地之一。2023年,察布查爾大米被納入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廣受市場認可與消費者青睞。
近些年來,察布查爾縣堅持黨建引領,深挖水稻這一“土特產”優勢資源,通過三級黨組織聯動、駐村工作隊推動、黨員示范帶動,助力水稻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帶動村民致富、集體增收。2024年,全縣種植水稻6.43萬畝,帶動731戶村民增收。
縣鄉村三級聯動抓高產
前不久,不少專家正在對察布查爾縣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田開展現場實收測產與驗收。經測量,察布查爾縣水稻千畝創建田、萬畝示范田畝均產量分別達847.2公斤、794.2公斤,打破了全疆千畝、萬畝高產紀錄。
水稻的高產得益于縣鄉村三級黨組織上下聯動,形成黨政齊抓共管水稻生產的濃厚氛圍。縣委統籌謀劃,制定主要糧食作物高產創建三年行動方案,積極與自治區、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對接,創建29個水稻高產示范田,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種植。建立黨建引領普惠金融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完成3.16萬戶農戶“整村授信”工作,授信金額39.38億元,解決融資難題。
同時,壓實鄉鎮黨委主體責任和班子成員包聯責任,實行包地塊、包機械、包農戶、包質量、包安全“五包”措施,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到田。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行“黨支部+合作社+村民”發展模式,成立水稻專業合作社5個,引導村民以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入股,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帶動500余戶農戶月均收入3200元,降低農戶各自種植的風險。
駐村工作隊拓寬大米銷路
“駐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推進強村富民,我們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優勢,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拓寬大米銷路,凝聚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強大合力。”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郝雪萍說。
線下,由縣供銷社工作隊牽頭,構建“縣供銷總社+鄉鎮基層供銷社+村級綜合服務社”三級銷售體系,在供銷超市、各大商超開設大米專營柜臺,實行統一供貨、統一配送、統一銷售。依托援疆渠道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參與江蘇鹽城農產品展銷會、推介會等,打開沿海地區銷售市場。
線上,縣商務局工作隊引導企業利用“832”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淘寶、京東商城等銷售大米,幫助企業積極打造8個電商直播間,培訓“直播達人”100余名,拉動云端銷量,提升察布查爾大米知名度,拓寬大米銷售渠道。目前,察布查爾縣年銷售大米4200噸、銷售額達2000萬元。
黨員先試先行延伸產業鏈
每年的7、8月,納達齊牛錄鄉的“如意稻田畫”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這里連續6年繪制稻田畫,已成為來察旅游的熱門打卡地。2024年,共接待游客11萬余人次,創收9萬余元。
鄉村兩級黨組織充分利用“如意稻田畫”基地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采取“黨支部+黨員示范戶+群眾”工作模式,引導黨員示范戶先行,發展與旅游相關的餐飲、住宿業,推動現代農業和旅游產業相融合,實現農業增效的同時帶動村民增收。“在黨支部的支持下,我利用自家庭院發展農家樂,旅游高峰期時,一個月收入能有2萬元。”納達齊牛錄村黨員袁小偉高興地說。
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察布查爾縣積極探索由傳統水稻種植向生態種養轉型,由黨組織牽頭,對接援疆省市農業部門、淡水水產研究所等單位,通過技術支持、物資支援等方式,推行蟹苗培育、成蟹養殖、稻漁共作等綜合種養模式,帶動村民增收,實現以漁促稻、穩糧增效、生態環保的新突破。
2024年,稻田蝦、稻田蟹產量達30.4噸,銷售額223.9萬元,“蝦兵蟹將”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通訊員王文娟)
責任編輯: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