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九屆文字發展論壇在河南安陽開幕。本屆論壇由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學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
論壇以“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數字技術在文字研究中的應用”為主題,旨在促進考古學、文獻學、人工智能、文字學等多學科互動融合,助力甲骨文保護、研究與活化利用,傳承弘揚漢字文化,守護中華文明根脈。來自國內甲骨學、文字學、考古學、文獻學、文博研究、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多領域的50余位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學術研討,拓寬文字文化傳播路徑,促進思想交流與知識共享,為文字文化愛好者和青年學者提供一個文字、文化研究交流的平臺。
論壇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黃天樹剖析了甲骨文的形譜和聲譜,眾多年輕學者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研究生陳聞達的《說“足”字的形體來源兼論相關問題》獲得此次論壇優秀論文。“新生代文字研究者的培養是‘中國文字發展’這個大標題的題下應有之義,每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開設征文活動,鼓勵青年學者、青年學生參與投稿,為像我這樣的強基計劃學生提供了很好的鍛煉、學習機會。”陳聞達說,相信會有更多年輕學者參與到文字發展論壇這項盛事中來。
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介紹,他們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嘗試通過漢字演變對甲骨文進行破譯。他表示,希望甲骨文專家能與實驗室密切結合,對人工智能破譯甲骨文提出建議,進一步推動數字科技助力甲骨文研究。
如今,古文字學正逐漸走入公眾視野,成為人們深入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窗口。據了解,論壇開幕式和主會場學術研討均有線上同步直播,公眾可通過網絡了解古文字研究發展最新情況,學習古文字專業知識。(記者李林 楊之甜)
責任編輯:位中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