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夸獎小孩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孩子頭大,以后指定聰明。在傳統文化里,頭大也代表著聰明、福氣和誠實。
或許是因為人們往往認為身體的某個部位越大,其功能就越強大,而對于大腦而言,頭大就被直觀地認為是大腦的體積大,進而就聯系到腦細胞多、更聰明。
那么,頭大就一定代表大腦大,以及聰明嗎?
腦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頭大,以及對應的大腦體積大,我們可以用一個更為科學的詞匯來描述——腦容量大。
腦容量差異,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這是因為,較大的大腦可能有更多的神經元,因此就有可能形成更為復雜的結構,從而影響智力。但是,這種關聯并不是必然的。
當我們將這個推測放進整個自然界,就會發現它并不完全成立。比如抹香鯨的大腦是人類大腦的五倍,但它們的智力并沒有遠高于人類,而牛的大腦更是比老鼠的大腦重200倍以上,和黑猩猩大腦的大小差不多。但顯然,牛不僅遠不如黑猩猩聰明,甚至不比小小的老鼠聰明。
大的腦容量,并不一定等于高智力。體形較大的動物通常腦容量更大,但這些多出來的神經元并不完全被用于提高智力,而是用來控制它們更大的身體了。足夠數量的神經元是形成高智力的必要條件,但反過來,足夠多的神經元卻不一定能形成高智力。
為了弄清人類腦容量與智力的關系,科學家們借助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術,多次驗證了人類腦容量與智力的關系,并最終得出結論:大腦容量與智力的關系僅為中度相關,相關系數約為0.30到0.40。
也就是說,腦容量確實影響智力,但這種影響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高。相比之下,大腦結構對人類智力的影響其實更高。
思考速度更快,全靠路短
尤其是大腦的連接度,對于高智力很重要。
僅靠神經元本身并不能產生智力。要知道人類嬰兒出生時,大腦中的神經元就已經形成了,但他們并沒有明顯的智力,要隨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與體驗,不斷建立起不同區間神經元間的通路,智力才能逐漸發展起來。而正是信號沿著這些神經元之間的通路傳遞、交換的過程,形成了所謂的“思維”。
因此,信號在大腦不同區域之間傳播的途徑越順暢、越快,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就越快,也就可能有更高的智力。此外,這種信號傳遞的途徑越短,智力也會更高。人的大腦分為多個功能區,而思維過程往往需要多個區域的配合。而科學家已經發現,聰明人大腦里不同區域間的信號傳輸路徑更加高效簡潔,因此信號傳輸效率也就更高。聰明人思考速度快,真是有原因的。
那是不是大腦里各種各樣的神經連接越多,人就越聰明呢?
太多、太雜亂的通路反而會降低我們的信號傳遞效率。
實際上,人類大腦在發育過程中也會做減法。比如,隨著嬰兒的成長,以及接觸環境和學習的增多,其突觸連接的信號通路增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突觸連接都是有利的。在發育的過程中,突觸會被不斷地修剪,以提高我們的思考效率。
大腦,也要做減法,才能保證高效率。
兒童時期的頭顱大小,確實需要注意
盡管頭大并不意味著智力高,但嬰幼兒時期的頭顱大小也確實值得我們的關注。
在嬰兒出生后,頭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長指標。如果頭圍增長速度過慢,就可能是大腦發育不全或者小頭畸形,而過小的腦容量則會限制孩子智力的形成。
頭圍增長過快,同樣可能有問題。孩子的頭圍異常增大,可能存在著巨腦畸形、腦積水、軟骨營養不良等疾病的風險。尤其是腦積水,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視力、聽力、語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海德拉 科普作者
審核:詹麗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神經內科教授;趙偉 天津泰達醫院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張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