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行走在遼寧省錦州凌海市山神村,農機轟鳴、搶晴曬谷、顆粒歸倉,一派豐收景象。近些年來,山神村堅持黨建引領,打造有機農田、叫響水稻品牌……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這背后,是錦州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生動縮影。
著眼高質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今年以來,錦州市出臺實施《關于構建黨建引領強村富民“五位一體”工作體系 推動鄉村組織振興的實施方案》,圍繞選優配強班子、推廣發展模式、規范創新制度、建立完善政策、用活激勵機制“五個維度”打出一套組合拳,強力推動全市110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年底前全部超過10萬元。
為防止責任“掛空擋”,市委書記親自掛帥,縣委書記當好“一線總指揮”,鄉鎮黨委書記坐鎮“前沿作戰部”,村黨組織書記發揮領頭雁作用,四級書記一起抓,清單化、項目化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市委主要領導帶頭深入鄉村一線督戰,市委組織部全程跟蹤問效,約談組織部部長、副縣(區)長5人,分4個片區組織全市66名鄉鎮黨委書記進行座談,調整撤換發展邁不開步子的村黨組織書記25名,倒逼啃硬骨頭、結硬賬。
5年前,北鎮市紅旗村曾是個“人心不齊、上訪不斷”的軟弱渙散村。村民遇事沒有“主心骨”,發展哪能有出路?2019年,村黨組織書記周雪峰在鄉鎮黨委的感召下,放下自己的企業,回來接了“燙手山芋”。他帶領村民流轉土地,推動旱田改水田項目,讓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有事找黨組織,干事跟黨組織”已然成為村民的共識。
組織強則力量聚,支部強則鄉村興。今年年初以來,錦州市創新實施村黨組織建設提升“七個一”工程,配套出臺《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行動計劃》和《關于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程的意見》,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提升整體建設水平。先后評定“五星堡壘”177個,轉化提升軟弱渙散村25個,培育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1606名。
“自從入股花卉合作社,每年分紅1萬多,在合作社打工掙1萬多,比之前種地的收入翻了兩番。”義縣七里河村村民李榮華領到分紅現金,樂得合不攏嘴。村黨組織書記畢存仁感慨:“村集體和群眾結成利益共同體,支部的威信越來越高。”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錦州市大力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388個,帶動群眾增收近2140萬元。此外,采取強帶弱、富帶窮、中心村帶周邊村等方式,共成立跨村產業聯合黨委27個,覆蓋154個行政村,村均增收6.8萬元,開辟了“抱團突圍”的嶄新局面。
推進強村富民,僅靠村級組織力量遠遠不夠,還要舉全力而為之。錦州市系統構建“1+1+5”包村聯戶機制,組織市縣鄉三級1087名黨員干部包保1103個行政村、聯系5515戶農戶,深入開展送理念、送思路、送模式、送政策、送項目、送技術“六送”行動,累計協調幫扶資金1700余萬元,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250個。
黑山縣下灣子村過去發展采礦業,村子環境臟亂差,村路坑坑洼洼,一年也見不到幾個外來人。“做夢也沒想到村里的老小還能吃上旅游飯。”村黨組織書記黃堅坦言。從“賣資源”到“賣風景”,源于緊緊抓住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契機,修繕革命遺址、打造紅色引擎、發展綠色產業,走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之路。今年,共接待游客3.2萬人次,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
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錦州市全面總結推廣產業發展型、股份合作型、農旅融合型等7種發展模式,編發《全市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村案例匯編》1500余冊,讓鄉村干部學有標桿、做有參考。先后投入各級扶持資金1.69億元,實施產業幫扶、綜合保障等項目112個,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農業設施物權抵押貸款近1億元,提供個人涉農創業擔保貸款10.2億元,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強村富民注入金融活水。(通訊員錦組軒)
責任編輯:鄭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