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中,一望無際的黑青稞隨風起伏;在牧場里,膘肥體健的牛羊悠閑覓食……來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一幅現代農牧業蓬勃發展的美麗畫卷盡收眼底。
囊謙縣農牧業發展,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一方面,古老的游牧文化與先進的養殖技術相結合,讓畜牧業煥發出新的活力,同時,天然草原為牛羊提供了優質的生長環境,科學管理和防疫措施更是確保了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發展的不斷創新,當地特色農作物種植逐漸形成規模,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入秋后五彩斑斕的囊謙。
近年來,囊謙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青海省委決策部署,緊盯全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目標,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全力推動生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上,囊謙縣將繼續在農牧業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實現全面鄉村振興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草長水清牛羊壯
“良種繁育有專地,牛羊月月有出欄”。這是記者采訪囊謙農牧業發展后,對當地畜牧業發展最直觀的感受。
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合力”發展是“良方”,這不僅讓草場利用更加科學,養殖能力也逐步提升,增強了農牧民發展畜牧業的信心。
著曉鄉是個純牧業鄉,山大溝深的地理環境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游牧部落”。在尖作村生態畜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越冬棚、保育舍、干草棚等生產用房一應俱全,可滿足牦牛冬春補飼、夏秋放牧、分群養殖的需求。
夕陽西下,寬敞整齊的高標準畜棚內,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牦牛正津津有味地嚼食飼草。尖作村黨支部副書記昂旺更尕介紹,目前,僅村集體就養殖牦牛500余頭,年均出欄130頭。
“這些年,我們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畜牧業,在有效保護草場的同時,也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大家發展產業的信心很足。”昂旺更尕說。
迎來青稞豐收季。
走進著曉鄉交西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只見高標準畜棚、儲草棚等功能用房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不遠處的草場上顆顆“黑珍珠”悠閑地吃著草。
貯草間里,村黨支部書記俄金一把一把地捧起飼料裝入推車,提前為牦牛歸棚做準備。
“2022年,全村300余戶分別以草山、勞力、牲畜等方式整村入股,大家擰成一股繩發展牦牛養殖,合作社先后建起高標準畜棚、貯草間等,利用這些基礎設施優勢,專地專用,為科學養好牦牛打下牢固的基礎。”俄金說。
目前,交西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養殖牦牛800余頭,去年出欄100余頭。傍晚,看著牦牛安全歸棚,安穩地吃起草來,俄金心里踏實了。
現代化的辦公樓、標準化養殖圈,只只膘肥體壯、活蹦亂跳的藏羊“咩咩”聲不絕……這是位于東壩鄉尕麥村的藏羊養殖合作社記者看到的場景,這也是全縣最大的藏羊養殖基地。村黨支部書記東尕介紹,2021年,東壩鄉尕麥村和吉尼賽鄉拉翁村共爭取資金100萬元發展藏羊養殖項目,目前已走上“設施標準化、養殖規范化、投入集約化”的科學畜牧業發展模式,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農牧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遍地好牛羊,“護綠”又“生金”。截至今年一季度,囊謙縣共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41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69家、家庭農牧場31家,實現專業合作社年分紅244.5萬元,村集體收益1486.96萬元。截至目前,全縣共建設標準化千頭牦牛養殖基地19處,千只藏羊養殖基地2處,為全縣畜牧業發展積累厚實家底。
綠色沃野作物良
近日,記者來到囊謙縣吉曲鄉外戶卡村“千畝青稞基地”,金色的麥浪隨風舞動,駐村第一書記趙全邦帶領著牧民迎來了2024年秋收的繁忙時刻。
只見趙全邦身先士卒,忙碌地穿梭在田間,指揮著收割工作。牧民們有的開著收割機,快速地收割著青稞穗;有的搬運著一捆捆沉甸甸的黑青稞……大家干勁十足,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野間。
“今年雨水不錯,從目前情況看產量應該不錯,又能過一個豐收年了。”趙全邦說。
2023年年初,時任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副主任的趙全邦到外戶卡村擔任第一書記。
囊謙縣生態畜牧業發展蹄疾步穩。
外戶卡村距囊謙縣城130公里。這里地形復雜,自然條件差,平均海拔3780米,屬半農半牧村,但是長期以來農牧產業并無特別之處。
于是,趙全邦開始發揮農業農村廳資源優勢,打造了“千畝青稞基地”,帶動全村239戶農牧民通過土地、草場、牲畜入股等形式主動參與合作社的運營。
趙全邦說:“基地采取整合耕地資源,開展統一耕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割的形式開展經營,2023年成功收獲青稞10.5萬公斤。通過春播、秋收和日常田間管理等間接帶動114戶農戶到合作社務工,讓牧民群眾在家門口有了就業增收的機會。”
外戶卡村是囊謙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囊謙縣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持續推進“黑青稞、芫根、馬鈴薯、燕麥”四個萬畝示范種植基地,因地制宜深挖潛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種植。截至目前,全縣黑青稞0.15萬公頃、芫根0.08萬公頃、馬鈴薯0.067萬公頃、燕麥0.24萬公頃。
此外,囊謙縣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主供區為目標,積極推廣綠色種植模式,在全縣范圍內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積極開展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技術措施,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截至目前,囊謙縣共獲得10個品種的有機轉換證書、4個省級團體標準,并申報18個商標;有機認證種植面積近0.73萬公頃;有機認證草場面積26.4萬公頃。
科技興農是囊謙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引進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和優良品種,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使農民掌握了科學的種植方法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產業優化品牌強
一頭頭良種牲畜出欄交易、一粒粒青稞釀出醇香爽口的黑啤酒、一處處鹽場調食味提肉香……囊謙縣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產業結構,拓展“政府+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農牧業發展模式,聚力打造名特優新農畜產品品牌。
在囊謙縣產業扶貧園區,囊謙稼堡黑青稞精釀啤酒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整潔大氣。在工作人員和自動化機器的配合下,脫了殼的黑青稞麥芽放進粉碎機,經過糖化、過濾、麥汁煮沸、冷卻、發酵等工序后,精釀出一杯杯口感醇厚的黑青稞啤酒。
囊謙稼堡黑青稞精釀啤酒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統軒表示,黑青稞和黑青稞啤酒不僅讓公司得到消費者認可,受到業界關注,更提升著囊謙特色品牌的價值,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公司在經營的同時,帶動當地就業40人,為農牧民增收超百萬元。
如今,囊謙黑青稞啤酒已在“啤酒圈”嶄露頭角,逐漸成為囊謙的優勢特色品牌。
囊謙扶貧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歐金丁桑介紹,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囊謙縣全力打造“三黑一紅”特色優勢產業品牌,以促進產業轉型為核心,著力在特色產業發展上走出一條具有囊謙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截至今年上半年,扶貧產業園產值3400多萬元,實現了規模、品牌效益“雙豐收”。
產業品牌化,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同時,囊謙縣不斷改進畜牧業養殖方式,探索實踐“草—畜—肥—草”循環生產模式,推廣“三增三適”等科學養殖技術,集成精準補飼和母畜“放牧+補飼”高效養殖技術,反季節錯峰出欄,打破了牧區普遍存在的牦牛單季出欄和“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傳統規律,科學高效養殖使母畜繁殖率、牲畜出欄率均有所提高。
通過“草—畜—肥—草”循環模式賦能,交西村和尖作村的牦牛養殖規模和質量上了新臺階,尖作村黨支部副書記昂旺更尕為此欣慰不已。“天然嫩草和有機飼草都是好東西,牦牛吃得好、長得好,留下的糞便成了有機肥料,既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又保護了環境,這種良性循環使得養殖更綠色生態。”
“以增溫、增草、增料,適度規模、適度補飼、適時出欄為核心的養殖新方法,在技術層面為牦牛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讓合作社的牦牛一年一胎率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提高了不少。”交西村村黨支部書記俄金說。
“農”墨重彩好風景,“畜”勢騰飛產業興。囊謙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搶抓重大發展機遇,高起點謀劃和推進農牧業發展,以農牧業的快發展、大發展、高質量發展,做實做好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
責任編輯:趙晶 朱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