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記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十二團高標準農田(優質棉基地)項目中控室,只見該團二十一連職工楊志會正通過數字控制系統,對棉田進行施肥。
如今進行田間管理,不用像過去那樣一直守著棉田了,坐在中控室里,打開高標準農田系統,輕輕點擊鼠標,選擇施肥模式就可以了。“把肥料加入全自動施肥機,機器充分攪拌后,就能均勻地把水肥同時送進地里,高效又便捷。”楊志會笑著告訴記者。
2023年,在一師阿拉爾市的積極支持下,總投資792萬元的十二團高標準農田(優質棉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同步配套建有管道、滴灌帶、監測儀等設施,共建成智能化灌溉棉田3845畝,包括3個首部、4個系統,為團場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楊志會指著大屏,向記者詳細介紹棉田綜合信息、蟲情信息、水情信息、植被長勢信息等實時更新的數據,以及這些數據的指標意義。
“依托物聯網技術,我們在3845畝棉田里安裝了土壤濕度傳感器、蟲情測報儀、微型氣象站,通過視頻、無人機、傳感監測等感知手段,就可以遠程采集棉花影像資料及生長過程中的相關數據,這些資料和數據都會自動納入智慧農業管理系統。”一旁的基地管理人員孫超補充道,通過分析作物長勢、土壤墑情、病蟲害等數據,我們適時采取灌溉、施肥、噴藥等田管措施,實現田間管理的科學化精準化。可以說,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廣,為高標準農田插上了“智慧翅膀”。
土地平整、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與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實現“雙向奔赴”。數字化系統為種植戶帶來極大便利,原本一個灌溉周期要用7天時間,如今只需要30多個小時就能完成。在先進滴灌設施設備支持下,采取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技術,實現了小流量多頻次自動化澆水,每畝棉田夏季用水量由過去的300多立方米,減少至270立方米。
“在棉花種植過程中,我們落實播種、打頂、脫葉等全過程‘五管一機制’,連隊‘兩委’成員分片包干,確保各項科技田管措施落實落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十二團二十一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黨春苗說,連隊將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優勢,推動棉花提質增效、種植戶豐產增收。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一師阿拉爾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35萬畝,占該師市耕地面積的80.77%。今年,該師市將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116.4萬畝,并推動部分高標準農田與數字農業融合發展,以科技賦能保障農業現代化發展。(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和平 禚藝 通訊員 王芳芳 陳皓)
責任編輯:丁夢飛 夏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