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沒有耕地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提出,要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抓好農業生產,努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面對“人均耕地少、高質量耕地少、后備耕地少”的國情,我國通過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等一系列舉措,耕地的數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有力支撐。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信息顯示,當前我國耕地總量持續快速減少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去年我國耕地進一步實現凈增加,實現總量“三連增”,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作出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明確提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各類耕地占用納入統一管理。
還應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升級,人民對耕地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耕地系統中獲取生態服務、景觀服務、旅游觀光休閑服務等需求日益強烈。面對這些需求的動態變化,有必要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種植基本農作物管理體系,推進耕地功能多元復合和差異化利用。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種植基本農作物管理體系,對于凸顯農業生產潛在價值有重要作用,鼓勵和培育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助力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從而實現糧食安全與強農惠農并重。
基于此,未來要進一步高水平推動耕地保護,應抓住幾個核心要素,穩妥施策,使人民“既能吃飽也能吃好,既能增產也能增收”。
一方面,鞏固糧食生產這一耕地核心功能。完善和強化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堅持“以補定占”,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管理,積極鞏固耕地的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保障功能,分類穩妥開展耕地功能恢復和整理活動,堅決打擊違法占用和破壞耕地行為。部署加強耕地質量建設,不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驗收活動,對具備相關條件的優質耕地加大保護和建設力度,提升總體耕地質量,確保糧食增產。挖掘和利用閑置耕地資源,對當下存在無序轉變、低效利用、閑置浪費、資源錯配等問題的耕地進行治理和提升,增加耕地后備儲量,為鞏固糧食生產提供有效幫助。
另一方面,重點提升耕地的內生造血功能。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可利用糧食生產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打造綠色有機的高質量農產品,使農業生產與社會產品需求相匹配,統籌考慮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的關系,帶動強農惠農。培育鄉村新型產業形態,挖掘地域耕地景觀生態功能,提升耕地生態系統服務能力。在條件適宜的地區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培育具備生態特色的家庭農場,打造“高效、好看、好玩”的農文旅休憩場所。還可借助農業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實現惠農富農。
此外,加大政策保護支持力度。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穩定和適度調節農產品價格,確保農民收益得到保障。加大政府對農業生產的財政補貼和政策優惠力度,增加對種糧農民利益補償和補貼,確保資金惠及農民。為農戶提供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如農業技術推廣、機械化農具購買、水利灌溉設施修繕等,以現代農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
責任編輯: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