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施農業創新團隊的師生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行走在夕陽下。
李建明教授指導許良鶴(前)對團隊研發的高寒型太陽能真空管集放熱系統進行光熱轉化涂層材料的技術創新研究,并測試性能相關數據。
晚上,許良鶴(中)和師弟王杰(右)、封安宇到試驗溫室大棚里觀測番茄潛夜蛾的活動習性,統計性外激素誘捕器的誘捕情況。
在蓄水池旁,許良鶴(右)和李建明教授(中)、孫國濤副教授一起探討園區灌溉用原水存在的各項水質理化指標超標問題。
在東勝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建筑材料生產車間,李建明教授團隊與該公司領導現場探討新型相變復合保溫墻體的產品定型及試生產技術等問題。
駐站博士研究生許良鶴(左)和師弟封安宇一起探討關于西北高寒風沙區日光溫室綜合環境智能控制系統架構的優化方案,進行該系統硬件平臺的搭建測試工作。
聽說李建明教授又來了,示范站周邊試點的西瓜種植戶仲桂英(前)趕忙邀請李教授團隊到大棚里指導高品質西瓜的全有機營養栽培技術。
在溫室大棚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施農業創新團隊領頭人李建明教授(左)為鄂爾多斯蔬菜試驗示范站技術員陳建國(前右)講解番茄長季節全有機營養栽培的技術要點。
暑期伊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的一座溫室大棚里熱鬧非凡。“還沒吃過這么好吃的西紅柿呢!你們也嘗嘗!”產業園技術員段德君一邊和幾個老鄉整理盛滿番茄的筐子,一邊興奮地和大家交談著,一陣陣歡聲笑語在掛滿果實的番茄架間蕩漾開來。
鄂爾多斯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干旱缺水、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土壤鹽堿化嚴重,是典型的西北高寒干旱風沙區。2020年,該市東勝區在泊爾江海子鎮柴登村的一大片非耕地上,投資建設現代化設施農業園區——東勝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為了在沙窩窩、鹽堿地里種出蔬菜,園區建設單位東勝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折占平等人找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施農業創新團隊,協商共建鄂爾多斯蔬菜試驗示范站。
2023年年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施農業創新團隊領頭人、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李建明教授帶領師生走進鄂爾多斯進行調研。當年9月,博士研究生許良鶴和李浩杰帶著團隊的調研成果,入駐東勝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選擇其中一座溫室大棚進行番茄種植試驗。“如果番茄試種成功了,其他蔬菜就容易了。”許良鶴說。
當番茄種植試驗順利進行時,2023年12月中旬的一場大雪以及緊隨其后的一場極寒速凍雨,給了團隊一個“下馬威”。“氣溫在短時間內急速降低至零下36攝氏度,差點兒毀了我們前期的所有努力!”許良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
為了適應當地的環境,團隊有針對性地研發配套了高寒型太陽能真空管集放熱、新型復合保溫墻體防寒、鹽堿水凈化灌溉等七大“黑科技”,并通過信息技術將它們整合起來,實現了在手機終端進行實時顯示和調整操作。
“其中,鹽堿水凈化灌溉技術專門解決鄂爾多斯灌溉用水EC值(水中可溶性鹽的含量)太高的問題。”許良鶴介紹說,“就像人一樣,口渴時給一杯很咸的水,不僅解不了渴還容易引發很多生理問題。”應用減鹽凈水設備后,園區過去的“苦水”變成了“甘霖”,番茄品質和產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023年年底,番茄品種“秋景”迎來首次采收,其他品種也相繼成熟。經檢測,這些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為9.5%,最高可達12.5%。基質栽培的番茄,隨便挑出一株數一數,掛果層就有17個之多。
“西農專家在鹽堿地里種出了好蔬菜!”這個消息很快在東勝傳播開來,引得相關單位、企業及周邊農戶紛紛前來參觀學習。有人算了一筆賬:這樣高品質的番茄,一年畝產平均1.5萬公斤,按市場零售價每公斤20元計算,一畝地一年的產值就能達到30萬元。
鄂爾多斯蔬菜試驗示范站建站近一年時間,校企聯手讓鹽堿地種出好蔬菜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與此同時,參與建設的團隊師生也收獲了6項國家授權專利和5篇高水平論文。
如今,雖然進入暑假,但許良鶴和李浩杰一如既往地守在大棚里,觀察番茄,撰寫心得。冬天嚴寒,夏日炎熱,但他們充滿干勁。“真正感受到了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產業園里。”許良鶴笑著說。
“篩選確定適合當地設施農業的蔬菜品種,降低投資成本讓技術與設備被普通群眾用得起,把成熟的技術向周邊地區推廣輻射……”李建明信心滿滿地說,“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向西北高寒風沙區的非耕地進軍,在鄂爾多斯,大有可為!”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任編輯:戴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