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l pore space
定義:土壤總容積中除固相部分以外的空間。
學科:土壤學_土壤物理
相關名詞:土壤孔隙度 孔隙比 土壤質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土壤孔隙是土壤中固相部分所占容積以外的空間,包括固相顆粒或結構體之間的間隙和生物穴道,由水、氣所占據,是植物根系伸展和土壤動物、微生物活動的地方。
土壤孔隙度或總孔度、土壤孔隙比是衡量土壤孔隙數量的指標。土壤孔隙度大,表明土壤比較疏松,能容納水分和空氣的容積就大。孔隙度的大小與土壤質地、結構、有機質含量有關。一般情況下,砂土孔隙度為30%~45%,壤土為40%~50%,黏土為45%~60%。結構良好的土壤,孔隙度一般為55%~60%,甚至達到70%。富含有機質的泥炭土的孔隙度可超過80%。
根據孔隙所容納水分的活動能力以及該孔隙中的水分對植物的有效性將土壤孔隙分為三級: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氣孔隙。非活性孔隙也可稱為無效孔隙,是土壤中最微細的孔隙,幾十個分子就可以充塞它,幾乎成為土粒的吸附水,水分移動極慢而極難為植物利用。土壤中非活性孔隙體積占土壤總體積的百分數叫非活性孔度。毛管孔隙具有毛管作用,而且孔隙中水的毛管傳導率大,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在壤質土和黏質土中均有相當多的毛管孔隙。毛管孔隙的數量用毛管孔度來表示,毛管孔度與非活性孔度之和是土壤保水性的指標,其值的大小可說明土壤蓄水性能的強弱。通氣孔隙粗于毛管孔徑的孔隙,不具有毛管作用,其中所存在的水分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因而成為通氣的通道。通氣孔隙的大小是決定土壤通氣性好壞的內在因素之一。
評價土壤孔隙不僅要看土壤的總孔度,還要看毛管孔度和通氣孔度的比例情況。毛管孔度過大,土壤透水通氣性差;通氣孔度過大,土壤蓄水保水性差。對旱地土壤而言,一般以耕層總孔度為50%~60%,毛管孔度與通氣孔度之比為2∶1~4∶1比較好。土壤的通氣性、保水性、透水性以及根系的伸展,不僅受大小孔隙搭配的影響,而且也與孔隙在土體中的垂直分布即孔隙的層次性有密切關系。犁底層的土壤處于黏閉狀態,非活性孔隙較多而通氣孔隙甚少,影響通氣和透水,妨礙根系下扎。剖面下部有厚砂層的,由于該層通氣孔隙偏多,在一定條件下容易造成漏水漏肥。比較理想的土體孔隙分布類型是“上虛下實”:上層土壤質地稍輕,其有適當數量的通氣孔隙,有利于通氣透水;下層質地較黏,毛管孔隙占優勢,利于保水保肥。
(延伸閱讀作者: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秀芝)
責任編輯:張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