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很多口口相傳的毒蘑菇鑒別“妙招兒”,聽起來似乎都頗有幾分道理。那么,這些所謂的“妙招兒”靠譜嗎?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專家黃晨陽研究員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以下所謂毒蘑菇鑒別“常識”“妙招兒”都是錯誤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顏色鮮艷的菌子才有毒?錯。一身雪白的鵝膏菌看起來普通,卻是一朵致命的“白毒傘”;色彩不艷、長相普通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也具有極強的毒性。
長在陰暗潮濕處的菌子才有毒?錯。所有菌子都傾向于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跟毒性無關。可以食用的雞腿菇常在牛糞等動物糞便上“綻放”,而包括“白毒傘”在內的很多毒蘑菇,卻都長在干凈的林間草地上。
不生蛆、蟲子不吃的菌子才有毒?錯。著名毒菌——豹斑鵝膏常被蟲子光顧,還有很多帶毒的菌子,掰開后有無數條蛆。
和銀器、大蒜一起煮會變黑的菌子才有毒?錯。并不是所有的毒素都能與銀器、大蒜等發生反應。
受傷變色、流汁液的菌子才有毒?錯。確實有些毒蘑菇受傷會變色,不過像松乳菇、紅汁乳菇的“傷口”及流出的乳汁均能變成藍綠色,但它們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菌托的菌子才有毒?錯。雖然這類菌有毒且種類占比較大,但也有不少毒蘑菇沒有上述特征,如外觀很平常的粉褶菌。(記者李建)
責任編輯:張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