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雨可不小!在我家水稻田里,水位最高的地方有70公分,好在很快就排走了,對后續生長影響不是很大,預計7月下旬就能收獲了!”一場持續的暴雨過后,柏鑫多次來到地里察看稻田情況。
在湖南省祁陽市茅竹鎮的田野里,一畦畦綠色的水稻葉面上還掛著雨滴,田間的積水正不斷地流入排水渠。柏鑫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他今年種了1600多畝水稻,通過農技人員的指導和細致的田間清理工作,差不多兩天時間,他的稻田就恢復了正常生產。
6月中旬以來,湖南省出現持續性暴雨和大暴雨天氣,對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湖南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做好監測預報,把防災抗災救災作為中心任務,全力減輕農業洪澇災害,確保糧食生產各項工作平穩推進。
進入汛期,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強化與氣象等部門會商,發布了兩期農作物淹澇預警,并印發《關于做好近期持續強降雨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6月20日至21日,發布了設施蔬菜、旱糧、棉花、茶葉、水稻等農作物防范應對強降雨災害技術指導意見,指導市縣落實減災技術,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
“實行24小時帶班、值班制,分組奔赴抗洪救災第一線開展查災救災。”汛情發生后,永州市東安縣立即召開了農業防汛抗洪救災緊急會議。東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蔣忠山介紹,該縣制定了應急預案和技術措施,抽派技術干部下沉鄉鎮、村等一線指導和幫助,做好災害防范和恢復生產。
“東安縣已調運水稻種子12噸、其他作物種子4.3噸、救災化肥農藥96.6噸。”蔣忠山說,截至目前,全縣已落實改種糧食作物535畝、經濟作物950畝,其中落實改種補種蔬菜440畝,保證損毀農作物100%恢復種植。
衡陽市衡陽縣臺源鎮臺九村省級糧食生產萬畝示范片,剛經歷過一場大雨,天空中依然飄著小雨滴。“早稻抽穗揚花期的持續降雨與禾苗的空殼率有很大關系。”湖南嘉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臺九村種糧大戶朱霞告訴記者,她今年種了3800畝水稻,其中2600畝是早稻。
受到連續陰雨寡照和“雨洗禾花”的影響,衡陽縣的早稻結實率較往年有所下降。“農技人員第一時間來到田里,及時指導我們排除田間積水,在雨停的時候‘插空’施藥,提高了病蟲害防治效果。對于低洼地塊的稻田,采取挖溝排水等措施來降低水位,同時加強了肥水管理,促進早稻生長健壯。”朱霞說,在關注氣象信息的同時,他們結合實際情況加強了田間管理,及時挽回了大部分損失。
“加強水稻后期的肥水管理,盡快排水瀝水,增施葉面肥。同時加強對白葉枯病、紋枯病和稻瘟病等病害監測,根據田間實際情況及時預防,提高水稻抗逆能力。成熟后,搶收早稻,早插晚稻,及時彌補損失。”湖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趙正洪,對當地水稻種植戶提出了田間管理建議。
針對災后恢復農業生產工作,衡陽縣對不同農作物和不同受災程度進行分類指導。記者在該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7月1日,衡陽縣開展生產自救涉及水稻面積5.5萬余畝,蔬菜瓜果1萬余畝,其余作物0.3萬余畝,挽回經濟損失8000萬元以上。
根據氣象部門最新預報,湖南省降水集中期將持續到7月上旬。“繼續指導各地落實防災減災技術措施,及時防范強降雨和持續陰雨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李穩香告訴記者,后續將抓緊疏通灌排渠系,最大限度為強降雨預留“蓄保”空間;對于受淹稻田,根據天氣調整排水策略,減輕漬澇影響,根據苗情及時補施肥料、生長調節劑等;對受災嚴重的田地,指導農戶及時補種改種,減少損失;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大力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農戶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記者趙倩倩)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