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6月1日,是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今年主題是“激發創新活力 推進興糧興儲”。據了解,我國儲糧技術水平總體居世界前列,糧食倉儲正在由“安全儲糧”邁向“綠色優儲”新發展階段。
糧倉貼膜還涂防曬、冷氣在墻壁夾層穿行、倉內充氮氣“憋”害蟲、太陽能供電的空調……5月30日,湖北省糧食局在武漢舉辦全省綠色儲糧技術應用活動。位于華中糧食應急保障中心陽邏核心區的武漢國家稻米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集中展示了12項綠色儲糧技術應用,盡顯濃濃科技范兒。
低溫、防蟲、抗氧化
綠色儲糧護“顏”“質”
湖北地處中溫高濕儲糧區,夏季儲糧糧溫上升較快。糧食也怕熱,儲糧溫度過高,不僅糧食品質下降快,而且害蟲大量繁殖,危害糧食安全。
把糧食搬進“空調房”,如今已成現實。目前,全省已建成準低溫倉達到82億斤,實現了省庫倉容全覆蓋、縣市地方儲備糧全覆蓋。然而,如何隔熱保溫成為現實難題。
“這個膜可以反射96%以上太陽光熱。”“涂層既能隔熱散熱,還能實現‘荷葉效應’自清潔。”活動現場展示的12項綠色儲糧技術,有5項與控溫相關,防曬、隔熱、降溫各有妙招。一個糧倉6個面,除了地面外,都做了隔熱措施。糧倉頂部貼隔熱膜,外墻刷了疏水防曬涂料,內壁是6厘米厚的7孔空心保溫磚,冷氣在墻體內穿行,讓糧倉好像穿了一件風冷降溫服,可謂360度無死角隔熱,讓糧倉成為名副其實的“涼倉”。
為了“死磕”儲糧害蟲,多殺霉素、S-烯蟲酯、食品級惰性粉等綠色防治技術齊上陣。“糧情偵察兵”智慧儲糧管理系統,為糧倉做“內窺鏡”,對“溫濕水蟲霉”實時監控。
“一鍵充氮,實時或定時測濃度,及時補氣。”一臺制氮設備,占地21平方米、重11噸,可管理5萬噸至8萬噸糧倉。據了解,氮氣儲糧技術,是從空氣中分離提純出高濃度氮氣,再將氮氣輸入糧倉內,使糧食處于低氧環境,不僅防治害蟲,還可減少氧氣對糧食淀粉、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的消耗,有效延緩糧食品質“衰老”。
節能、省錢、護環境
因地制宜“打算盤”
“直流供電,光伏空調比交流空調節電20%以上。”武漢國家稻米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采用光伏離網供電系統改造,節約糧倉空調能耗成本,還能減少碳排放。
“不需要另外增加糧倉制冷設備,投資成本低;墻體環流風機功率小、能耗低。”武漢輕工大學舒在習教授認為,綠色儲糧也要兼顧經濟效益,所以他的設計考慮了很多“省錢、省力的小細節”。他研發的“動靜態隔熱立體控溫儲糧新技術”投用后經測算,扣除建設和使用成本,一噸糧食增效96元。
“微小顆粒,在靜電作用下,侵入并磨損關節,讓害蟲行動受限。”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技術人員介紹了食品級惰性粉的獨特物理殺蟲技術,讓人驚嘆科技“無孔不入”。
“采用S-烯蟲酯,幼蟲不育率大于92%。關鍵是,在紫外線的光照下,會較快地降解,最終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據介紹,S-烯蟲酯不是直接殺蟲,而是讓害蟲激素失衡、分泌紊亂,通過抑制幼蟲生長發育,導致成蟲不孕,最終降低害蟲種群數量。尤其是,與傳統神經毒性殺蟲劑相比,S-烯蟲酯對脊椎動物無毒。
“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對人畜健康的危害。”據了解,綠色儲糧不單指哪一種技術方式,而是以儲糧生態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盡量減少或避免化學藥劑的使用,延緩糧食陳化,確保糧食安全衛生的一種儲糧模式。
“因地制宜,優化投入產出,確保見實效。”湖北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省推廣“1+N”綠色儲糧技術,已總結形成定向控溫儲糧、光伏離網供電、多殺霉素綠色防治等12項綠色儲糧技術,希望各地能夠統籌應用。
責任編輯:李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