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癥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定義:由于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和體征。
學科:病理學_運動系統_骨及關節
相關名詞:椎間盤 髓核 后縱韌帶 坐骨神經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面臨各種脊柱相關的問題。椎間盤突出癥便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了解這一病癥的定義、成因和癥狀,對于預防和治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見原因。這一病癥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如長時間坐姿、不當的提重物方式、突然彎腰等,導致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椎間盤突出癥的分類有:
膨出型:這一類型的椎間盤突出癥纖維環部分破裂,但表層完整,此時髓核因壓力而向椎管內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這一類型經保守治療大多可緩解或治愈。
突出型: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縱韌帶仍然完整。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脫垂游離型:這一類型不僅纖維環破裂,而且后縱韌帶也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并完全游離。此時非手術治療往往效果不佳,多數需要手術治療。
Schtmorl結節及經骨突出型:前者指髓核經上下終板軟骨的裂隙突入椎體松質骨內;后者是髓核沿椎體軟骨終板和椎體之間的血管通道向前縱韌帶方向突出,形成椎體前緣的游離骨塊。這兩個類型臨床少見。
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表現為腰痛、坐骨神經痛等,這些癥狀為醫生提供了診斷的依據。結合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學檢查,醫生能夠較為準確地判斷患者是否患有椎間盤突出癥。明確的臨床表現有助于醫生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根據病情的輕重和患者的具體情況,醫生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或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預后與患者的年齡、病程、病變程度等因素有關。了解這些因素,有助于醫生評估患者的預后,為患者提供科學的康復建議。深入了解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意義,有助于患者預防疾病的復發。通過加強腰背肌鍛煉、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注意勞動保護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總之,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意義不僅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更在于疾病的預防和康復。醫生和患者應當深入了解這一病癥的臨床意義,以制定有效的治療策略和預防措施,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通過綜合的治療手段和科學的康復管理,可以為患者創造更好的健康未來。
(延伸閱讀作者:桂林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蘇建林)
責任編輯:張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