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螺旋
double helix
定義:通常指DNA雙螺旋結構。RNA中也存在局部的雙螺旋結構。
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_核酸與基因
相關名詞:核酸 堿基 嘌呤 嘧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1953年4月,《自然》雜志發表了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成果:DNA雙螺旋結構分子模型。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被譽為20世紀生物學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同時也開創了生命科學研究新紀元。沃森、克里克和威爾金斯也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主要有三方面依據。一是已知核酸的化學性質和核苷酸鍵長與鍵角的數據。二是美國生物化學家查伽夫發現的DNA堿基組成規律,即Chargaff規則,主要內容是:DNA的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摩爾數相等(A=T),鳥嘌呤和胞嘧啶的摩爾數相等(G=C),含6-氨基的堿基數等于含6-酮基的堿基數(A+C=G+T),嘌呤的總數等于嘧啶的總數(A+G=C+T)。這些規律暗示DNA分子中A與T、G與C之間存在配對關系。三是英國物理化學家富蘭克林拍攝的DNA晶體X射線衍射照片,對雙螺旋結構的建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沃森和克里克經過反復研究,否定了當時權威科學家鮑林提出的三螺旋模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該模型有以下特征:
1.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鏈圍繞同一中心相互纏繞。
2.依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一條鏈上的嘌呤堿基與另一條鏈上的嘧啶堿基配對,即: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配對,形成兩個氫鍵;鳥嘌呤(G)與胞嘧啶(C)配對,形成三個氫鍵。兩條核苷酸鏈依靠彼此堿基之間形成的氫鍵相連。
3.磷酸與核糖通過3’,5’-磷酸二酯鍵相連接,構成分子骨架。堿基平面與縱軸垂直,糖環平面與縱軸平行。
4.雙螺旋的平均直徑為2nm,兩個相鄰堿基對之間的高度為0.34nm,兩個核苷酸之間的夾角為36°,沿中心軸旋轉一周共有10個堿基對。
DNA雙螺旋結構與相對論、量子力學被譽為20世紀自然科學領域最重要的三大成就,它不僅揭示了DNA分子的精細結構,也為理解遺傳、變異、生命過程的調控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推動了生物克隆、DNA鑒定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延伸閱讀作者: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張帆博士)
責任編輯:張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