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一句戲言:“5月不減肥,6月徒傷悲”,于是隨著初夏已至,許多愛美人士匆匆開啟減肥大計,嘗試五花八門的減肥“招數”,殊不知自己已經踩“坑”,不但做了無用功甚至可能有害身體健康。在此,“真真”奉上一份“科學減重寶典”,教您避開減肥路上的誤區,健康享“瘦”。
減肥路上記得避開這些“坑”
一、光靠運動就能減肥?關鍵還要“管住嘴”。
減肥的基本原理是攝入的總能量小于總消耗,長跑一個小時大約能消耗400卡路里,而一個奶油蛋糕就能讓您這一個小時的努力化為烏有。光靠“邁開腿”很難減肥,“合理運動+科學飲食”才能讓減肥效果事半功倍。在控制總熱量的原則下,每日膳食應包括谷薯類、果蔬、畜禽魚蛋奶和豆類食物,同時避免高油、高鹽、高糖攝入。
二、不吃主食或不吃晚餐?吃得少小心適得其反。
常見的主食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淀粉,過量攝入主食會導致脂肪在體內堆積,于是很多人在減肥期間從來不吃主食。實際上,適量吃主食不會發胖。主食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重要的能量基礎,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和脂肪一樣,是人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減少主食供應,大部分蛋白質食物會作為熱量被消耗,真正供身體使用的蛋白質大幅減少,導致蛋白質營養不良,容易造成低血糖、肌肉流失、腸道功能異常、失眠、免疫力下降等。同樣的道理,長期不吃晚餐不但不能減肥,還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建議遵循均衡飲食的原則,切勿過度節食,有損身體健康。
三、水果熱量低,吃水果可以減肥?單純靠吃水果不一定能圓“減肥夢”。
雖然熱量相對不高,但大多數水果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很甜。如果每天吃三四斤葡萄、草莓,一樣也會導致體重增加。況且有些水果熱量根本不低,比如榴蓮的熱量是150千卡/100克、牛油果的熱量是171千卡/100克,多吃對減肥無益。單獨來看,水果和蔬菜都很健康,但如果長期只依靠吃水果蔬菜來減肥,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和身體健康問題。飲食健康的關鍵在于食物多樣、營養均衡。
四、輕斷食等網紅減肥法超有效?小心別成了“小白鼠”。
輕斷食、液斷減肥、生酮飲食、代餐……近來,不少網紅減肥法備受熱捧。這些網紅減肥法大多方式較為極端,以“液斷減肥”為例,通常只喝水或其他液體,不進食固體食物,短期內可能會導致體重下降,但長期下去存在嚴重的健康風險。喝水只能給身體提供水,身體賴以生存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素都沒有,容易導致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等健康問題。所以,不要輕易嘗試網紅減肥法,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五、“減重神器”司美格魯肽打一針就能“躺瘦”?并非人人都適用。
日前,有網友分享了一種不用節食、無須運動的“減重神器”,據說“打一針瘦了16斤”。所謂的“減重神器”名為“司美格魯肽注射液”,最早是作為“一周打一次”的降糖藥而為人所熟知。司美格魯肽在減重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同時,使用中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比如導致低血糖、急性胰腺炎等,再比如胃腸道反應和心理問題,包括腹脹、嘔吐、腹瀉、抑郁、雙相情感障礙等。目前司美格魯肽作為糖尿病治療用藥已經納入我國醫保目錄當中,但用于體重控制尚未獲批,盲目使用存在較大風險,所以不建議用司美格魯肽減肥。
這份“科學減重寶典”助您健康享“瘦”
一、目標小一點,逐個擊破問題
設定一個小小的目標,通過努力達成后更能增強信心,鼓勵自己長期堅持。系統梳理目前存在的影響體重的問題,然后逐個擊破,比如:三餐進食不規律、主食攝入過多、喜歡甜食、喜歡吃夜宵點外賣、不愛運動、熬夜等,選出其中一個最容易改變的先去克服。
二、控制總能量,改變進餐順序
減肥七分靠飲食,三分靠運動。控制好總能量的攝入,平衡膳食,盡可能地讓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定時定量規律進餐,細嚼慢咽,減少鹽、油、糖的攝入,少吃零食,少喝飲料,不吃夜宵,多喝水。建議合理地選擇一些高鉀、高纖維、高蛋白質等低能量、高飽腹感的食物,比如生菜、西藍花等。可將一部分主食替換為雜豆薯類、全谷物等粗雜糧。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有助于減少高能量食物的進食量。
三、合理運動,量力而行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合理運動,切莫冒進導致受傷,可以采用“有氧運動+抗阻力運動”的方式。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抗阻力運動,如做啞鈴、杠鈴等器械訓練,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代謝水平。運動最好以微微出汗為度,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如果沒有太多時間進行運動,可以利用碎片時間來鍛煉,比如不坐電梯走樓梯,利用辦公椅做簡單運動等。還可以把家務活動與運動鍛煉有機結合,讓運動樂在其中。
四、避免熬夜,作息規律
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睡眠時間越少,脂肪燃燒越緩,越容易長胖。睡眠時間必須保持在5小時以上,盡可能達到7小時,這樣可以提高減肥效果。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溫馨提示,科學減重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非一日之功,要從健康飲食、合理運動、心理支持等多方面入手,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方能收獲理想體型與持久健康。
責任編輯:張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