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中多次就鄉村旅游發展作出重要論述,為推動新時代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旅游助推鄉村蝶變的生動故事持續在各地上演,一幅幅“鄉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好畫卷徐徐鋪展開來。
共筑美麗鄉村夢
看稻田美景、體驗非遺技藝、采摘綠色果蔬、體驗露營燒烤、在鄉村大舞臺上載歌載舞……一到節假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四十里店村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便游人如織。“春天賞花、夏天摸魚、秋賞稻田畫、冬天玩冰雪,我們一年四季不知來這里多少次。”正在露營燒烤的銀川游客陳小會說。美麗的風光和快樂的游客生動詮釋著“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內涵。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考察時強調,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負責人趙建文介紹,近年來,園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加快發展旅游業,帶動當地213戶農戶走上致富路。
這樣的例子在中國鄉村俯拾皆是。“我的家鄉美呀美,山清水秀令人陶醉……”悠揚的歌聲從杜鵑花海中飄出,引得踏青游客聞聲而來。近段時間,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的杜鵑嶺迎來最佳賞花期,燦如朝霞的杜鵑花染紅了山野。德伯斯鎮饅頭山嘎查的村民們身著盛裝邀請游客到花海中同歌共舞。花田成為舞臺,村民變身主角,鄉村美景更加生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旅游被納入“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總體布局之中,“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對鄉村旅游發展作出安排。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劃、務實舉措,推動鄉村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
浙江持續推動萬村景區化行動計劃,開展景區村、鄉村旅游景區、鄉村民宿的“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四川推進天府旅游名縣建設,加大優質產品供給,以縣域文旅發展助推經濟增長……全國鄉村旅游發展不斷提質升級。
了解了一個又一個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的中國鄉村蝶變故事后,近日在浙江參訪的南蘇丹駐華大使館公使約書亞·馬亞感慨:“中國浙江等地持續提升鄉村旅游品質,成功走出了特色旅游發展之路,這對各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書寫融合新篇章
文旅融合是助力鄉村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2024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出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各地積極落實意見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環境美、產業旺、文化興的和美鄉村遍地開花。
初夏,走進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黔北民居錯落有致、稻田里禾綠盎然,一幅充滿詩意的鄉村畫卷躍入眼簾。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花茂村考察。“我們牢記囑托,不斷推動農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將花茂村的‘美麗鄉愁’上升為‘美好經濟’,轉化為村民的美好生活。”花茂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龍芬說。
小滿時節,到湖北宜昌,在勞作娛樂中寄托稻谷滿倉的祈盼;大暑時節,到廣西桂林,通過非遺工坊等感受農耕文化的時代魅力……“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條“歲時節令 自在鄉村”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引導游客在不同時節走進鄉土家園。這些線路串聯起縣域文化和旅游資源,使鄉村旅游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鄉村美,中國才美。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宋洋洋認為,如今,全國鄉村旅游從單一業態向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體旅融合讓一些村子愈發充滿活力,也帶動了農產品銷售、休閑旅游活動開展。一場場“村超”比賽火熱開展、一個個村民在“村BA”賽場上釋放激情……而在浙江省諸暨市姚江鎮趙源村,游客除了觀看鄉土味的比賽,還可以嘗木薯羹和西施藕粉,逛文創產品攤位,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
鄉村旅游還為講好中國故事帶來新題材,成為各國了解鄉土中國的絕佳窗口。在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的陜西朱家灣村,道路兩旁的民宿、農家樂鱗次櫛比。2010年,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開放,建成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入口就在朱家灣村。依托資源優勢,朱家灣村開辦了公司發展綠色旅游,走出一條農文旅深度融合、高水平發展的路子。“以前這里是‘養在深閨’,現在可以說是‘名滿天下’了。”牛背梁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鳳鵬感嘆。
今年以來,縣域旅游異軍突起。在四川安岳,一條條彩色觀光游覽路串起了鄉村的美麗景色;在浙江桐廬,融生產、休閑和生態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成為游客的“新寵”。多樣的玩法讓鄉村旅游成為支撐縣域旅游“火出圈”的重要力量。
描繪振興新圖景
雨后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山林間云煙繚繞,青松更顯蒼翠,一輛輛擺渡車停靠在梨子寨,陸續下車的游客讓小山村一下熱鬧起來。
花垣縣十八洞村 圖蟲創意供圖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
“十八洞村將鄉村旅游作為五大穩定產業之一,大力探索發展鄉村旅游推動脫貧攻堅的路子……”43歲的講解員施艷琴自豪地為游客講述家鄉之變。
這是貧困地區通過鄉村旅游將當地文化、自然資源稟賦轉化為旅游經濟后發優勢的一個典型案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過程中,文化和旅游部會同相關部門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形成“景區帶村”“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幫助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摘帽。現在,鄉村旅游的發展又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緊密相關。
“近3年來,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由2萬元增長至2.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68萬元增長到500萬元。”十八洞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龍科介紹,隨著村子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陸續返鄉,村里也“長”出10余種新職業,包括民宿主人、擺渡車司機等。去年,十八洞村共接待游客83.8萬人次。
位于浙江省龍泉市寶溪鄉的溪頭村是龍泉青瓷的中心產地,當地的技術水平曾經代表了青瓷燒制技藝的高峰。近年來,溪頭村專門設立旅游小微企業孵化機制,對回鄉開辦農家樂民宿的村民給予資金支持,吸引上百位村民回鄉創業。溪頭村還構建起非遺傳承人才培養體系,讓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木偶戲、黃粿制作技藝等更好地傳承下來。
各地在推動鄉村旅游振興發展方面各顯其能:有的讓鄉村文旅從業者搭上數字技術的快車,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有的打造主客共享的鄉村旅游藝術空間,推動鄉村文化藝術普及和教育;有的將優秀鄉土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產品,突出地域特色。
在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曾博偉看來,鄉村旅游對于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增收方面,還在于可以讓在外打工的村民愿意回鄉創業,同時吸引來自城市的“新村民”建設鄉村,對鄉村文化再發現、再傳承、再弘揚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發展鄉村旅游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鄉村旅游是未來發展的新藍海,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助力‘兩個先行’的驅動輪。”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說。
“鄉村旅游在推動我國鄉村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闖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鄉村發展的新模式。”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教授谷慧敏說。
青山綠水間,更多人奔赴“詩和遠方”,為實現鄉村振興不懈努力。(首席記者王瑋 記者唐伯儂)
責任編輯:位中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