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海洋主場活動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舉行,旨在進一步推廣普陀區在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凸顯基層減災的重要作用,普及海洋防災減災知識、推廣避災自救技能,增強基層社區和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是世界上受海洋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23年,影響我國的海洋災害以風暴潮和海浪災害為主,伴隨赤潮、綠潮等生態災害,13次海洋災害過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25.1億元,海洋災害風險及防災減災形勢極為嚴峻。沿海基層地區是海洋防災減災工作的最前線、主戰場,不斷提升沿海基層的防災減災能力是做好海洋防災減災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浙江已構建起海洋災害風險全鏈條閉環防控體系,災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4%以上,建成了“覆蓋近海、延伸外海”的海洋綜合立體觀(監)測網絡,構建了自主創新的省級海洋預警預報業務系統和"國家—海區—省—市"四級海洋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體系,完成了省級海洋災害風險普查,建立了風暴潮重點防御區管理體系和海洋災害五級協同應急防御體系。
活動現場,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了我國首個“中國海海洋熱浪預報產品”,為應對海洋熱浪極端事件提供預報保障服務。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發布了“中國海洋水色衛星黃東海影像及遙感指數數據集”,為黃東海滸苔綠潮、赤潮和海上溢油等海洋災害應急處置提供科技支撐。
此次活動還通過展板宣傳、短片播放等方式,向公眾介紹了各類海洋災害的成因、危害以及防災避險知識。下一步,浙江將廣泛動員各方力量,依托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創新產品內容和形式,集中開展海洋防災減災系列宣傳活動。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