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氣溫漸暖、降雨增加,放眼田間,剛栽插的水稻秧苗泛出一片新綠,水田里到處孕育著生機和希望。
連日來,湖南省岳陽汨羅市種植大戶向鐵青很忙碌,他種植的8000多畝早稻正值插秧時期。“我今年在育秧設施上投入力度比往年大,育出來的秧苗整整齊齊、質量更好,對產量提升會有大幫助。”向鐵青滿懷信心地說。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4月22日,全國已春播糧食完成意向面積的21.4%、進度同比快0.3個百分點。其中,早稻已播栽85.2%、同比快2.6個百分點;中稻已育秧78.2%、同比快3個百分點。眼下正是水稻育秧和栽插的關鍵時期,各地全力抓好水稻集中育秧工作,落細落實關鍵技術措施,穩定提升水稻生產能力,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實施工廠化育秧 種植質效“兩提升”
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葦蓮蘇鄉興安莊村的工廠化水稻育秧大棚里,工人們在育秧流水線上分工協作,上盤、添種、鋪土、覆沙、出盤、澆水……秧盤成品快速制作完成,育出春耕“好苗頭”。
“現在一天能制作約6400盤秧苗,能夠滿足1000畝大田用秧,育秧效率是傳統純人工10倍以上。”水稻育秧棚負責人佟孜輝說,目前全村有11棟育秧大棚,不僅能夠滿足今春安莊村及周邊村農戶的訂單要求,而且稻花香和小粒香兩個品種的專業化育秧產量高、口感好,到收獲的時候很有市場競爭力。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苗全、苗齊、苗壯,是實現水稻穩產高產的基礎。今年各地加大集中育秧技術推廣,確保提高水稻秧苗質量。此前,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舉辦全國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培訓會,提出要以集中育秧中心建設利用為突破口,加快設施建設進度,有效提升育秧供秧服務能力。
在貴州省從江縣,水稻播種育秧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從江精墾農機公司育秧中心技術顧問聞振雄介紹:“水稻播種機比人工快太多了,一個小時可以播350盤,一天可以播2500至3000盤,播撒的種子更均勻。我們承接從江縣水稻育秧1.6萬畝,目前已經完成育秧8130畝,預計4月30日前完成播種工作,播種完之后還將加強管理,按期保質保量完成育秧工作。”
“今年,我縣以推廣全程機械化為抓手,助力水稻生產。為培育優質秧苗,提高水稻種植效率,下一步將大力探索水稻集中育秧綜合管理技術和機械栽插技術試驗示范,不斷提升‘耕、種、管、收’全程作業質量與作業效率。”從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顯吉說。
4月春光好,春耕正當時。各地搶抓農時,融合良機良法,大力推廣水稻集中育秧,穩定水稻生產。遼寧省積極探索推廣“水稻缽苗行栽機械化種植技術”,在全省分區域建成水稻生產綠色優質高效機械化示范基地。浙江省將“水稻疊盤出苗技術”連續9年納入省農業主推技術,有效推動集中育秧技術的廣泛應用。福建全省已累計扶持373個水稻工廠化機插育秧示范點,一季度育秧服務大田面積37萬畝,有利促進了水稻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社會化服務跟得上 金融政策保障足
清明前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早稻插秧進入全面推進期。邱本仁是東至縣華仁家庭農場負責人,他為周邊農戶提供育秧、插秧服務,其中開展早稻社會化服務就有1萬多畝。他告訴記者,今年早稻育秧、插秧實現全程機械化,效率極大提高。
“今年的育秧工作有了新進展,我們農場引進了新的育秧設施,能育秧2次,而且苗更壯,苗情長勢好。以往只能育秧1次,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突破,服務能力會大幅提升。”邱本仁告訴記者,第2輪育秧即將進行機插。
像華仁家庭農場這樣的水稻生產性社會化服務組織還有很多,今年各地鼓勵發展社會化服務,著力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通過政策宣貫、項目補助、金融支持等方式,引導和組織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專業化標準化集中育秧,為周邊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
水稻生產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年,河南省光山縣鼓勵育秧工廠推廣訂單式育秧模式。通過“訂單育秧”為全縣部分水稻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大戶育秧提供保障,現在稻農只要簽完育秧訂單,只需等待插秧就可以,大大提高了育秧的效率和質量。
今年各地一如既往加大資金政策扶持,確保集中育秧技術長期持續穩定服務水稻生產。江蘇省積極將稻谷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土地流轉等政策優先向機插稻應用主體傾斜,調動直播改機插積極性。江西省專門印發集中育秧設施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對水稻集中育秧設施進行補助,進一步降低主體投資成本。貴州省全面履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以縣為單位制定糧食生產方案,以村為單位建立生產臺賬,千方百計增加糧食播種面積,確保水稻滿栽滿插。
技術服務到田頭 單產提升有盼頭
“近幾天有陣性降水伴有大風,最好把大棚再加固一下。澆水的時候有漏籽的地方一定要揚點土把漏籽的地方蓋好,晴天時大棚內的溫度要保持在30攝氏度以下,高于30攝氏度就要立即通風。”近日一大早,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創業農場有限公司農技人員董傳寶來到種植戶王炳峰家的育秧棚查看秧苗長勢,并根據秧苗的生長情況叮囑他做好近期苗床管理的一些工作。
創業農場有限公司自今年春播以來,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和農技人員組成“田保姆”和“秧田管家”等服務小分隊20余支,他們深入田間地頭服務春耕一線,采取現場講解、入戶指導等方式,對種植戶進行“面對面”技術指導、農業政策宣傳和新型機械推介等,為他們送上農業科技服務“大餐”。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繼續組織開展下沉一線包省包片活動,指導各地分環節、分區域、分類型落實落細春耕備耕和春管各項措施,并持續盯緊“三夏”“三秋”生產。同時制定《2024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2024年東北水稻育插秧技術意見》等技術指導意見,切實服務水稻生產。
各地也加大措施將技術落實到田,著力提高單產。安徽省積極發揮當地“土專家”的作用,開展結對幫扶服務,確保育一畝成一畝、插一片帶一方。重慶市依托示范片召開現場會、培訓會,培訓指導經營主體、技術骨干和農戶7萬余人次,實現技術精準進村入戶;廣西壯族自治區以“田間日”活動、線上媒介指導等方式,大力推廣防寒防旱育秧技術,做到統一品種、統一消毒、統一催芽、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的“五統一”育秧,為水稻增產奠定良好基礎。
眼下正是水稻春耕備耕關鍵期,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根據不同稻作類型所處生育階段和生產特點,制定應急預案,降低“倒春寒”“寒露風”等低溫冷害天氣影響,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推動稻谷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王田 李浩)
責任編輯: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