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嘉賓品嘗中國團購水果。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董家琛 攝
食全食美,預見“味”來,四月莞邑,美食云集。
4月12日至14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和第二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食博會·預博會”)在廣東東莞舉辦。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1個省(區、市)的1500余家企業參展,5000多名專業采購商到會洽談對接。據不完全統計,展會期間現場簽約金額已超過300億人民幣,達成100多項采購和合作協議。在食博會·預博會同期舉辦的近30場活動上,各界專家獻計獻言,共話農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
積極推介
外商看好中國大市場
馬來西亞的咖啡、越南的榴蓮餅、奧地利的葡萄酒、烏茲別克斯坦的水果干……食博會·預博會現場,外國展商熱情地向觀眾推介本國特色農食產品。
食博會·預博會給第一次帶團來東莞的西班牙巴埃薩市第一副市長伊格納西奧·安東尼奧·蒙托羅·費爾南德斯的印象就是“大”。“這里有各種美食和原材料,甚至有加工預制菜的機器。”巴埃薩市的初榨橄欖油產量高、名氣大、對健康益處多,伊格納西奧這次主要向中國消費者推介橄欖油。
“地中海地區和中國的飲食習慣都傾向于健康食物,近年來,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我們西班牙的橄欖油。我相信未來中國將會是西班牙橄欖油的重要市場。”伊格納西奧說。
“我們的蜂蜜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山區,那里景色好、污染小,蜂蜜健康又好吃。這些各種顏色的果味蜂蜜都是純天然的,只加入了水果調色調味。”來自阿曼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商米哈伊連科·丹尼斯舀起一勺蜂蜜邀請記者品嘗:“我們想讓更多中國消費者了解、品嘗到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也希望能夠找到愿意大量訂購的經銷商。”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如此大規模的食品專業博覽會,我們帶來了椰棗和椰棗泥、椰棗蜂蜜等椰棗副產品。沙特阿拉伯氣候和地理位置獨特,生產的椰棗在甜度、色澤、營養成分和質量等方面都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馬扎里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納賽爾·H·阿魯哈比對記者說,“我們喜歡中國,也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中國消費者嘗到沙特最好的農產品。”
來自伊朗的展商瑪麗亞姆的父親早在1986年就曾來到北京,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把伊朗藏紅花推介給中國。“我們的藏紅花來自高海拔原生態山區,每一根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特級產品,可以用來泡水、煮飯、煮湯。藏紅花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涼血解毒等功效。在伊朗,我們每天早晨都會喝一杯藏紅花泡的水。”瑪麗亞姆說。
薩皮恩全球是一家專為東南亞和拉丁美洲中小企業提供國際商務對接服務的公司,這是第三次來到東莞參展。“我們這次帶來了巴西等國的咖啡、杏仁、酒、飲料等特色農食來中國,也會把中國的監測指環、寵物產品、廚房用品等推廣到拉丁美洲。”公司首席執行官赫里奧·加爾沃·西福尼笑著告訴記者,展會首日已有近20家采購商前來交流合作意向。“我很開心在展會上看到許多觀眾,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能夠得到有關我們產品的反饋。”赫里奧說。
內外發力
讓中國特產享譽世界
中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的特色農業系統和農產品也深受國際社會的認可。本屆食博會·預博會設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展區,展商將已獲認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農業系統中生產的農食產品推介給更多觀眾。
“來,嘗一片我們的糖冰姜,它口感好,甜糯爽口,辣味適中。”銅陵白姜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銅陵市佘家貢姜廠總經理金如林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作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安徽銅陵白姜種植系統有2000余年的歷史,白姜塊大皮薄、汁多渣少、香味濃郁、肉質脆嫩,而且還具有生津開胃、健腦提神、驅寒解毒的功效。
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的展區門口設立的稻魚共生小景觀十分引人注目,展區大屏幕的視頻介紹著稻魚共生系統的運作方式。青田縣僑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展區負責人葉芳宇表示,青田是華僑之鄉,縣里許多人口在國外打拼。“我們想把青田的稻魚米、山茶油、楊梅等產品出口到國外,讓遠在國外的青田同胞也能品嘗到來自家鄉的特色農產品。”葉芳宇說。
浙江仙居楊梅展位前的楊梅酥、楊梅酒、楊梅汁、楊梅干引得不少觀眾駐足品嘗。“我們神仙大農是仙居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后,受到了廣泛關注,我們也基于這一套系統開發出了‘梅茶雞蜂禮盒’,集合了仙居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特色產品,讓顧客能夠把仙居的農遺良品帶回家。”浙江神仙大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展區負責人王唯特表示,這次參展一方面為了尋找經銷商、售賣產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
除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展區外,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企業也帶來了他們出口貿易的龍頭產品,以饗觀眾,同時尋求更多合作機會。
“我們公司最初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近幾年國內預制菜市場前景廣闊,我們對于國內市場的重視度也與日俱增。這次參展就是為了維持品牌曝光度,繼續擴大公司影響力。”恒興食品展區負責人鄭明宇告訴記者,恒興食品在國內設有多個分公司,出口產品及國內產品都會根據當地消費者的口味特點定向研發。“比如美國消費者習慣食用羅非魚,我們便將羅非魚做成魚柳、魚排等預制菜銷往美國。公司總部廣東湛江的金鯧魚和菠蘿十分有名,我們將其結合起來,做成深受本地消費者喜愛的菠蘿咕嚕魚。”鄭明宇說。
“除了雞、鴨、鵝等鮮品外,我們還有白切、鹽焗、醬鹵、燒臘、油炸等多種烹飪方式的熟食預制菜,以及‘五分鐘加熱即食’系列的地方風味預制菜。產品既供給國內消費者,也銷往東南亞等地。”惠州順興食品有限公司大區銷售經理張朝頗說,“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次展會上認識更多經銷商、代理商及餐飲客戶,也期待與他們進行深度合作。”
承前創新
謀農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農食產品的要求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要“吃得健康”,農食產業未來發展也呈現出新趨勢。食博會·預博會同期舉辦的全球農食貿易高端對話會上,農食領域專家就農食產業高質量發展、預制菜產業健康發展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中國有著悠久的農業品牌發展史,實現農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注重農業品牌建設。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表示,品牌因其引導力和集聚效應,在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優化組合以及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期要錨定農業強國建設目標,聚焦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從創建品牌激勵保護機制、構建多元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持續開展農業品牌培育工作。
精深加工是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價值鏈的有效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認為,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十萬億元,未來要利用強大的工業體系和技術體系,充分挖掘農業資源的價值,深度研究植物和農產品中對健康的有益成份,瞄準大健康產業,做好農業深加工,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3月21日,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聚焦預制菜范圍、標準體系建設、食品安全監管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單楊表示,通知發布后,預制菜產業面臨防腐劑替代、清潔標簽使用、配料天然度檢測與認證等方面的機遇和挑戰,未來需要在標準、認證、溯源三個方面建立預制菜溯源體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預制菜其實是‘預制+菜’。‘預制’指的是要事先加工,屬于第二產業特征;而‘菜’在中國比較特殊,它不僅是滿足我們生存需求的食物,更是體現深刻文化內涵的高層次需求產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雷明說,在發展預制菜產業的過程中,要思考如何在保留蘊含于第一產業深處的文化精神元素的同時,把第二產業與第一產業的特征真正融合在一起。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預制菜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講是要讓消費者吃得更好、更健康。政府部門和協會組織應加強對預制菜從業者的教育培訓,找準預制菜產業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他也希望,中小企業和農民能夠廣泛參與到預制菜產業發展中來,享受預制菜產業發展紅利。
“許多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了解程度不夠,食博會·預博會為公眾提供了一個了解預制菜產業的窗口。”據香港工業評審局院士、瑞生控股創始人謝瑞麟介紹,全球預制菜市場規模超過1457.2億美元,預計每年增長率將超過10%。“在農食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多學習和吸納國際先進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應對全球農業挑戰,實現農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謝瑞麟說。(記者董家琛 見習記者丁伶俐)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