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三江口鎮寶龍村,農機在一望無際的大田里穿梭,進行著玉米秸稈粉碎機械還田作業。農機駛過,地塊里翻出了黑色的土壤。
寶龍村黨支部書記、寶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忠武蹲在地上,扒開剛剛還田的秸稈碎屑,用力把秸稈插進土壤。
“看,這些黑色的小細條就是去年粉碎還田、現在已經腐爛的秸稈。天氣暖和一些,土里就會有很多蚯蚓。”劉忠武說。去年,寶龍村最高產的一塊玉米田畝產相當于10年前的兩倍。
昌圖縣農作物播種面積489.7萬畝,是全國知名的產糧大縣。但受自然條件所限,昌圖縣黑土層比較薄,平均為20厘米,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成了這里黑土地保護的重要課題。
“近兩年,昌圖縣糧食年產量從53億斤左右提升為55億斤以上,主要因素便是持續提升耕地中的有機質含量,養肥了這片黑土地。”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昌圖縣副縣長解宏圖說。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當地技術人員、種糧大戶合力攻堅,推出符合當地實際的秸稈粉碎全量還田、堆漚有機肥腐熟發酵還田、深松淺耙重壓技術。
昌圖縣農民還自創農機——不等深度深松歸行淺耙復合機。這臺機器可以把深松層分為20厘米和30厘米兩個層次,以更好保持土壤里的水分和養分,利于作物扎根;耙片設計為10厘米,既不傷害黑土層,還可以把粉碎的秸稈和拋撒的有機肥都埋入地下,利于形成腐殖質;機器上還有兩個旋轉的壓地滾,可以把土地壓平整。
“進一次地干三樣活,降低作業次數,避免土地被反復碾壓。”昌圖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黑土地保護項目辦公室主任張軍告訴記者,播種前,縣里還會組織企業用無人機給土壤噴灑微生物菌劑,加快有機物質分解,讓秸稈和有機肥盡快形成腐殖質。
站在昌圖縣老城鎮勝利村的耕地里,張軍說:“這地踩著就像棉花被似的,有利于我們保墑抗旱多打糧。”不遠處,拋撒車正將有機肥均勻地撒在耕地。
近年來,昌圖縣完善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體系,以養殖場戶為主體,第三方服務組織、種植合作社和有機肥廠緊密銜接,發展種養結合、綠色循環農業。今年,昌圖縣組織落實畜禽糞肥集中還田110萬噸,配套還田土地面積30余萬畝。目前,大田機械拋撒農家肥作業已全面展開,在昌圖縣的黑土地上,隨處可見作業的運輸車、鏟車和有機肥拋撒車。
去年11月,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昌圖現代農業試驗站在昌圖縣成立。“從今年4月春播開始,中國科學院將每年派50名科研人員來昌圖縣,開展現代農業研究、示范、技術推廣及服務。提升科技含量,進行科學管理,這里的黑土地會越來越肥。”解宏圖說。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