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春風和煦。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公田鎮,細冬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洪波正忙著“印刷”今年春耕的最后一批谷種。
只見他按下啟動鍵,3D印刷播種機兩端的卷軸開始運轉,一卷白色育秧紙攤開后,從播種機的一端運往另一端。從上方漏斗落下的谷種,立刻被紙面上成行成列分布的點狀可食用膠牢牢黏住。可食用膠由魔芋粉制成,不僅環保,黏性還強。隨著紙張翻面成卷,未被黏住的谷種便落在下方的筐子里,待收集起來再次播種。
2018年,楊洪波從湖南農業大學引進“3D印刷播種”育秧技術。這一技術充分尊重種子發芽率和插秧機取秧規律,讓谷種精準定位在育秧紙上,確保秧苗均勻分布。
幾年實踐下來,楊洪波發現,“3D印刷播種”的種子成秧率超過90%。與傳統的軟盤播種育秧相比,每畝雜交種用種量從3公斤減少到2公斤。同時,這一技術可以增強秧苗素質,將畝產提升10%以上。
“印刷”完畢,就要下種育秧。育秧大棚里放置著一個個與育秧紙同寬的格子,底部已鋪好無紡布,灌滿了從水田抽取的泥漿。工人們兩人一組,將育秧紙拉平,反向覆蓋到泥漿上。“等谷種完全落入泥漿后,就可以揭開育秧紙,讓秧苗自然生長。經過25天左右的悉心培育,等秧苗長出‘三葉一心’,我們再從一個個‘泥格子’里起秧,將秧苗移栽至大田。”楊洪波說。
過去,楊洪波直接將育秧紙鋪在秧田里,一旦碰上“倒春寒”,秧苗很容易受損。為此,他在去年建起育秧大棚,創新探索出旱地無盤育秧技術。“同樣采用‘3D印刷播種’技術,和在秧田里育秧相比,旱地無盤育秧可使育秧人工、生產成本分別下降30%、40%。”楊洪波說。
在不遠處的筻口鎮,岳陽縣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內滿目青翠。合作社2.4萬多平方米的智慧育秧大棚以及大棚外的水泥平地,都被用來擺放秧盤。
“今年,合作社種植了1200多畝雙季稻。我們不僅為自己的農田育秧,還為周邊農戶提供育秧服務。”合作社負責人董敏芳告訴記者,育秧、插秧有嚴格的農時要求,能在短時間內培育出如此多的秧苗,關鍵在于合作社設計研發的智能高速播種流水線。
董敏芳介紹,秧盤被放入智能高速播種流水線后,便開始進行鋪土、澆水、播種、覆土、疊盤等工序。隨著機器飛速運轉,每小時能下線3200盤秧盤,一天便可滿足1500畝大田的育秧需求。“既節約了成本,又搶抓了農時,實現了降本增效。”董敏芳說。
作為以水稻為主導產業的糧食生產大縣,岳陽縣依托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打造高速育秧流水線、建設標準化智慧旱育秧工廠、推廣“3D印刷播種”育秧技術等方式助力集中育秧。據統計,岳陽縣今年新建育供秧中心13家,育秧設施大棚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節約秧田面積420畝。(記者王云娜)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