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第三屆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論壇在京舉辦。與會專家、企業代表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為科學引導農產品國際市場預期、促進全球農產品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北京大學副校長董志勇、中國銀行業務管理總監趙蓉出席論壇并致辭,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馬洪濤主持開幕式。
會議現場,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彭廷軍發布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專家委員會《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形勢報告(2024年3月)》。
彭廷軍介紹,進入2024年,受全球經濟恢復遲緩、厄爾尼諾影響持續、局部沖突不斷發酵、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影響,全球農產品供需和貿易承壓前行,主要體現五大趨勢特點。
一是農產品貿易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上升,平穩運行壓力加大。全球經濟增長遲緩,通脹有所緩解但仍位于較高水平。全球消費需求低迷,貨物貿易增長緩慢,農產品貿易增速或將放緩。極端天氣持續威脅作物生產,疊加多點局部沖突影響外溢,國際市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二是主要農產品供需相對寬松,但部分農產品供需偏緊。大米、玉米、大豆、食糖、豬肉、牛肉、乳制品、禽肉禽蛋全球供需相對寬松,但區域性和階段性供應偏緊情況仍存,小麥、食用植物油、羊肉供需偏緊,棉花供需基本平衡。
三是多數農產品國際價格持續下行,部分農產品價格高位震蕩風險加大。大豆、小麥、玉米、棉花、肉類、乳制品等呈下行態勢。大米、食糖國際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近期回落勢頭已經顯現,后期面臨的市場震蕩波動或將增加。
四是農產品出口限制政策持續,國際市場供應預期不穩。部分農產品出口國不斷加碼或延長農產品出口限制措施,涉及大米、小麥、食糖等重要農產品,給國際農產品供應鏈帶來較大影響,也給國際市場預期增添了不確定性。
五是中國農產品貿易運行總體平穩,進口降、出口增。2023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額達3330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進口2341億美元、同比降0.3%,出口989億美元、同比增0.9%。2024年1—2月,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507.9億美元、同比降4%。其中,出口額148.3億美元、同比增2.7%;進口額359.6億美元、同比降6.5%。
北京大學教授、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季焜從全球人均耕地、水資源分布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等角度,論證了貿易對保障食物安全供給的重要作用,全球需要一個開放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國強分析了全球農產品貿易發展的長期趨勢。他認為,有四個問題將對未來全球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產生深刻影響:一是全球農業貿易改革任重道遠;二是農產品出口供給集中度過高;三是影響全球農產品市場的傳統與非傳統因素交織疊加;四是部分國家農業發展戰略失誤問題沒有得到糾正。
論壇由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北京大學和中國銀行共同主辦,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承辦。部分國家農業部門、駐華使節、農業跨國企業和行業協會、地方農業農村部門、高校院所和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等代表230余人參加此次論壇。(“學習強國”記者何燁)
責任編輯: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