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糧大省,近年來,黑龍江省聚焦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大文章,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食品工業集群,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加快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
玉米、大豆,這些我們常見的糧食作物可以加工出多少種產品?在糧食加工轉化大市——綏化市,可以尋找到答案:玉米能加工成輔酶Q10、維生素、L-乳酸、果糖、玉米油等近40種產品;一粒大豆能加工成豆粉、豆奶、大豆蛋白、大豆纖維、豆油、冰激凌等20余種產品。綏化市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農產品,加快推動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
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深耕農產品精深加工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時指出,“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糧食精深加工,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黑龍江,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綏化市按照厚植“五個優勢”、賦能“三篇文章”、加快“三個提升”、優化“四個環境”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先行地。
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和成”)負責人介紹說:“2024年公司將再新上馬1至2個項目,把產業鏈再向前推進一步。”新和成先后投資70多億元在綏化市建廠,從事玉米深加工生物發酵產業。“我們不是簡單地做初加工,而是把玉米作為一個基礎原料進一步合成,生產出維生素B5、輔酶Q10等高附加值產品。”新和成總工程師趙德勝說。新和成已經構建起循環經濟生產模式,能夠將玉米“吃干榨凈”。過去1噸玉米價值2000多元,經過生物發酵轉化,產出品價值提升到1.25萬元。目前,新和成生產的輔酶Q10廣受市場歡迎。
走進綏化市青岡縣玉米精深加工企業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糧”),在L-乳酸生產線數字化自控室,工作人員正在認真關注每個生產環節運轉情況。目前,企業年加工玉米130多萬噸,每天生產成品3700多噸,全天不間斷生產,確保訂單如期交付。京糧是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現有1條年產90多萬噸玉米淀粉生產線和1條以玉米淀粉為原料年產5萬噸L-乳酸生產線。L-乳酸可廣泛應用于降解塑料、釀造、食品、醫藥等生產領域。在京糧展示大廳里,除了展示玉米淀粉系列產品和L-乳酸產品,還展示了很多下游產品。“展出的可降解環保袋,以及杯子、餐具、3D打印耗材等,都是由聚乳酸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具有無毒、環保、可降解、低碳等特點。這些制品的原材料聚乳酸的前身就是用玉米淀粉生產的L-乳酸。”京糧副總經理王術山告訴記者,公司重點發展以玉米淀粉為原材料的玉米精深加工項目,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適時規劃新項目和開發新產品,以生物技術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
1999年,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鳳公司”)落戶青岡縣。經過25年的深耕細作,企業年加工能力從最初的15萬噸,發展到如今的180萬噸。“玉米淀粉市場占有率位居黑龍江省首位。”龍鳳公司辦公室主任孫喜亮介紹說。
據了解,綏化市規模以上玉米加工企業有40多家,加工能力超千萬噸,約占全省三分之一。借助域內玉米資源豐富的優勢,綏化市堅持把培植壯大龍頭企業作為推動玉米生物發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綏化市玉米生物發酵產業構建起了頭部帶動、相互合作、循環發展的產業格局,產業整體抗風險能力和韌性全面增強,先后獲得全國玉米生物發酵產業示范區、黑龍江省十大生物經濟新基地稱號,相關做法獲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2023年,綏化市規模以上玉米加工業實現產值295.3億元,占工業經濟總量的36.5%。
此外,綏化市還著力做大做強肉類加工產業。2024年3月12日,在黑龍江楓葉牧場食品有限公司肉類加工流水線上,工人們正忙于前一天接到的哈爾濱市一家食品企業豬肉訂單的生產。預冷排酸后的白條豬經過分段、剔骨、分割肉檢驗等50余道工序后進行包裝,再經嚴格檢驗合格裝箱運走。黑龍江楓葉牧場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規模化于一身的新型生豬屠宰企業,該公司生豬屠宰車間采用機械化流水線、智能化屠宰工藝,分割包裝車間自動化程度高。公司自2023年投產運營以來,年生豬屠宰能力100萬頭,已形成飼料生產、生豬養殖、生豬屠宰、熟食加工等全產業鏈體系。
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向農業深加工要效益,綏化市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新路。
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進入春季,綏化市農產品加工企業迎來生產旺季,迸發出蓬勃活力。一粒粒金燦燦的玉米粒通過傳送帶來到加工車間,經過凈化、浸泡、濕磨、干燥等多道工序后,從初級加工到深度加工,被“物盡其用”,串起一條深度加工的“黃金產業鏈”。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批批“綏字號”產品正成為一張張閃亮的名片,走向全國。綏化市立足農業資源優勢,“以工業化思維抓農業、以一體化思維抓產業”,加快發展精深加工,重點打造了玉米、水稻、大豆、肉、乳五大優勢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集群化發展。
豆粉產業也成為綏化市一張閃亮的名片,現有北林區的黑龍江省農墾龍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黑龍江冰泉實業有限公司、維維東北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海倫市的龍海食品有限公司和中強食品有限公司5家大型豆粉加工企業,年產能達17.8萬噸。綏化市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優質豆漿粉生產基地。黑龍江省農墾龍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為眾多國際國內知名食品企業的供應商。龍海食品有限公司是永和豆漿粉重要的訂單生產商,承接后者60%的供應份額。在鞏固豆粉加工優勢的基礎上,綏化市在大豆產業延鏈上進一步尋求突破,2023年引進了總投資12億元的北京陽泰科技有限公司年處理22萬噸大豆全產業鏈項目、投資4億元的海南唐氏控股有限公司精深加工項目和投資3.5億元的山東香馳集團大豆分離蛋白項目,進一步推動大豆產業升級。
綏化市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拓展延伸產業鏈。“圖譜+家譜”的招商模式是綏化市打造精深加工產業鏈條的一個重要“法寶”。對照產業鏈“圖譜”和供應鏈“家譜”,精準鎖定目標項目、目標企業,全面開展鏈式招商,加快強鏈、延鏈、補鏈。引進了新和成和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不斷延伸玉米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聘任“鏈主企業”為招商大使,建立市本級、青岡、海倫3處玉米生物經濟飛地園區,實施“鏈主企業+飛地經濟園區”協同招商新機制。依托青岡龍鳳公司成功引進黑龍江昊天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京糧等重點龍頭企業,京糧、龍鳳公司又先后投資15億元、7.5億元建設L-乳酸和赤蘚糖醇項目。目前,綏化市構建起了以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岡縣、肇東市為核心區,以北林區、海倫市、明水縣等為聯動發展區,輻射帶動其他地區發展的玉米產業空間布局,集群優勢明顯,產業鏈條也由傳統的酒精、淀粉向氨基酸、維生素、醫藥中間體、有機酸、多元醇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綏化市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讓企業安心又放心。他們建立專班抓推進,堅持“四個體系”抓落實,深入實施入企包聯,扎實開展駐企服務,助力企業健康成長、穩步發展。通過實打實的服務,當年投資1億元的龍鳳玉米,如今總資產已經達到40.9億元。
一項項政策落實落靠,一個個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落地,全面激活了綏化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力細胞”。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綏化市已然形成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
綏化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扎實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升級,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玉米、水稻、大豆、肉、乳等加工企業不斷加強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網絡化升級,大力提高加工工藝和產品質量,延伸產業鏈條。
新和成是一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是全省首個玉米生物發酵領域的智能工廠。“高效生物合成輔酶Q10關鍵菌種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黑龍江省‘揭榜掛帥’科技攻關支持。”新和成負責人介紹說。
在綏化市嘉禾米業有限公司的大米生產線上,不見忙碌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嶄新的機械“能手”,正在對大批量由生產基地運送過來的原糧執行去石、篩分、碾米、拋光、色選、涼米、包裝等工序。在流動的生產線上,碼垛機器人有序地把一袋袋包裝好的大米搬下來,碼成高高的一堆。剛剛完成設備更新的嘉禾米業已實現全程追溯的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過去一卡車水稻6至7人卸車需要4小時,現在半個小時能完成2車,目前一天最多卸70多車。”嘉禾米業有限公司負責生產的廠長任萬軍介紹說。
綏化市以科技創新加快補齊農產品精深加工短板,堅持問題和產業“兩個導向”,一手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手抓創新體系提升。一方面,瞄準“卡脖子”技術難題,著力突破技術瓶頸,找準產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產品和技術,加快研發與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另一方面,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提速發展,奮力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創新之路。
謀劃到位、實干到底。綏化市著眼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著力構建“5+8產業體系”,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加快建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持續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圖片由綏化市農業農村局提供)
來源:《奮斗》雜志
責任編輯:劉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