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蔬菜看壽光,西藏蔬菜看白朗。”曾經只是傳統農業縣的日喀則市白朗縣,近幾年因蔬菜大棚生產而遠近聞名,當地藏族農牧民也因大棚種植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98年,白朗縣政府和山東援藏干部動員村民種植大棚蔬菜,并免費提供了大棚、菜苗和技術支持。20多年來,白朗蔬菜產業不斷朝著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方向闊步邁進。
長300米、寬20米的陽光果蔬大棚充分利用了青藏高原豐富的日照資源。這是草莓棚。
“白朗縣果蔬產業帶動4071名貧困群眾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向2765名貧困群眾兌現分紅資金276.5萬元。”山東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白朗縣委常委、副縣長鞠正江說。
白朗縣是西藏自治區糧食主產縣、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區,享有“西藏糧倉”和“高原果蔬之鄉”的美譽。如今白朗縣把發展萬畝有機果蔬作為發展重點,2018年白朗縣新建高效溫室4200畝,“計劃今年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預計產值達4億元。”鞠正江說。
山東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白朗縣委常委、副縣長鞠正江。
白朗縣果蔬大棚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全縣的扶貧攻堅和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持。以白朗縣萬畝蔬菜生產基地縣城項目為例,該項目的實施流轉土地為207畝,每畝2000元,每年支付給農戶41.4萬元,涉及農戶57戶30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戶6人。建設過程中吸納務工2.6萬人次,發放工資520萬元,解決30人長期就業,其中建檔立卡15人,年人均增收5.4萬元。
在白朗中農圣域農業生態園,一座座長300米、寬20米的陽光果蔬大棚里種植著黃瓜、草莓、人參果等不同蔬菜瓜果。潘多是中農圣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白朗當地雇用的員工,從小喜歡干農活的她,現在每月能掙5000元工資,而來這里工作之前,在家務農年收入僅有10000元。
藏族姑娘潘多對自己目前的收入很滿意。
“我在這里工作不僅有不錯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我還學到了現代農業技術,改變了農業經營理念。”潘多的話語中流露出工作帶給她的收獲。
白朗縣果蔬大棚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當地貧困戶提供了增加收入、學習農業技術的機會。
“我們以往幫助農民提高收入的方式是直接給他們提供技術培訓,這樣做的好處是農民可以直接掌握農業技術,但問題是農民個體往往很難對市場和風險進行把握。”鞠正江說,“而這正是規模企業的優勢。我們積極引入規模企業,鼓勵并支持企業雇用當地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這樣邊工作邊學習,既能讓農民獲得不錯的收入,還能讓他們掌握技術。”
“這種‘以工代訓’的方式,提高了貧困農民的蔬菜種植技術及風險防御技能,最終增強其自主致富的能力。”鞠正江進一步解釋道,“未來企業能更加專注于規模和市場,而把生產環節交給掌握了技術的農民。這是一種企業和農民都受益的模式。”(攝影報道 喬振祺)
責任編輯:梁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