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廣西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鶴林村的田園一片綠意。這一片田野,也是“新農人”們放飛希望的田野。
傍晚6時許,陳松騎著他的藍色電動三輪車,載著混合好的飼料朝著他的玉土黑番鴨養殖場而行。只見他用竹竿把領頭鴨趕到河邊,其他鴨子加快速度緊隨其后,整個養殖場充滿了鴨子們此起彼伏的歡叫聲。
自主創業帶富鄉鄰、逐夢鄉土大展作為。這個如同身后跟上了“千軍萬馬”的“鴨司令”就是陳松,他不僅是玉土黑番鴨養殖戶,是90后返鄉創業大學生,還是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鶴林村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站長。陳松,正以青年力量書寫奮斗華章,給鄉村振興帶來新希望。
跨界回歸:他用“一只鴨”敲開致富門
2012年,陳松從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曾經進入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陽江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等地工作,“雖然離家越來越近,但是我總找不到歸屬感,我心底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我從農村來,要記得回到家鄉。”
在2016年,陳松便辭去穩定的央企工作,回到家鄉,開啟他的玉土黑番鴨養殖創業路,“剛回來的時候,大家可能還不理解,大學生怎么跑回來養鴨,大家對我回鄉創業的行為議論紛紛。但是我希望通過實際行動讓大家知道,養鴨也能干出成績、干出事業。”
養殖是一門辛苦的行當。為了把這門行當做好,無論刮風還是下雨,陳松每天清晨6點和下午6點都會準時出現在養殖場里,給鴨喂食,打掃養殖場衛生……那個原本有著白皙皮膚的大學生變成了黝黑的“鴨”司令。
經過近7年的認真學習、鉆研養鴨的技巧和門道,陳松就把自家的養殖場從一個變成兩個,養殖場規模超過35畝,玉土黑番鴨的存欄也從原來的三四千只達到如今的一萬多只。
“一開始回來,是為了和家人在一起,后來在家門口掙到錢了,就覺得返鄉創業的選擇是對的。”在家鄉的泥土里扎下根基,從有到優發展產業,創業的成功,讓陳松扎根家鄉發展的底氣更足、動力更大。
金融賦能:他托起村民“致富夢”
鶴林村,位于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中部,共有5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大約有3850人,該村支柱產業為養殖業和種植業。
2019年9月,桂林銀行考察團和鶴林村村支書找到了陳松,認為有知識有沖勁敢拼搏的他是服務點站長合適的人選,便請他設立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鶴林村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一起投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
“鄉親們一般是將全部積蓄都拿來作產業啟動資金,但由于沒有其他融資渠道,一旦需要擴大規模,追加投資,就顯得捉襟見肘,設立了這個服務點,我相當于將銀行‘搬進’家里,‘打通’鄉親們致富最后一米!”陳松當上站長之后,便每月聯合桂林銀行小伙伴在站點舉辦推介會,將村里有資金需求的鄉親們聚到一起,“因為我對村里的了解,我可以幫助這股金融活水,真正流向鶴林村最需要的地方,助力村里的產業發展。”
“2022年,老陳的養殖基地需要擴大規模,購買魚苗和牛蛙,急需15萬元的資金支持,經過我的深入了解,多次帶著桂林銀行客戶經理上門核實后,最終給他投放了15萬元的貸款,滿足了老陳的融資需求,養殖事業也如‘魚’得水,產業發展也越來越順暢。”陳松自豪地說。
“接下來,我還想好好地發展我們村里的產業,產業規模上去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陳松說。
據了解,2022年以來,陳松總共為村里30多戶種養殖農戶獲得300萬元左右的資金需求。
金融資源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江春水”。受益于金融貸款政策,鶴林村的產業實現“造血式”轉變,陳松努力引來的這一汪金融活水,正在為地方經濟發展添磚加瓦,持續賦能鄉村振興。
情系桑梓:他擦亮鄉村幸福底色
“感謝桂林銀行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鶴林村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站長陳松為鶴林村‘捐資獎學’捐款500元”……
一走進玉林市玉州區仁東鎮鶴林村,就被掛滿“捐資獎學”感謝橫幅的黨群服務中心所吸引,其中感謝陳松的橫幅也隨風揚起。
“我爺爺是村里的老支書,我為村里做些實事,幫助更多村民們,是我用自己的能力‘掙’到的‘面子’,是一件讓我感到自豪的事情。”陳松發現,自從他的服務點成立之后,他能為村里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
在陳松的服務點,除了提供城鄉居民醫療、養老保險代繳等便民服務,了解到存款保險、防范電信詐騙、反非法集資、反假幣等金融知識,村民們還可以免費剪發,免費問診,看免費的電影,“我自費買了一臺打印機放到我的服務點里,村民們如果有什么打印需求,隨時都能過來打印。”
“這是我們村口的那家牛腩粉廠生產的粉,你看這個細米粉晶瑩透亮,這個肥瘦均勻、半筋半腩的牛腩,就是我們正宗的玉林牛腩粉的味道。”雖然面對鏡頭,陳松還有點拘束,但是一聊起村里的各類農產品,他就像打開了話匣子,“在直播間里,我除了為我們村的大蒜、螺螄粉‘代言’,幫助農產品打開銷路之外,還宣傳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知識,可以說是‘鄉村振興直播間,反詐助農兩不誤’。”
“新農人”陳松帶著鄉愁主動回到農村,助力鄉村振興,實現了人才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為鶴林村的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以陳松為代表的“新農人”依靠務實創業、辛勤耕耘,把夢想寫在廣袤的田野上,唱響廣西鄉村振興好聲音,講好廣西“三農”發展好故事。
責任編輯:周末 韓璐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