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當前,春耕備耕已由南向北逐漸展開。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明確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
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確定依據是什么?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實施以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邁上1.1萬億斤、1.2萬億斤、1.3萬億斤的臺階。2023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39萬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
近年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糧食需求剛性增長,尤其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糧食生產不確定性增加,端牢飯碗的壓力不斷加大。
雖然面臨挑戰,糧食生產也要穩中求進。
對于今年糧食產量的目標,計劃報告進一步闡述了相關考慮:為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糧食產量目標需要保持穩定。同時,隨著深入推進糧食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節糧減損等工作持續推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穩中有升。
如何確保完成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
計劃報告提出,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布局建設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加強作物田間管理和技術服務指導,完善化肥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控和農業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
圍繞糧食生產的關鍵,一系列實招、硬招已經部署:
——抓好耕地。
計劃報告提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中央和省級投資補助水平。加強退化耕地治理,穩步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
——攥緊種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
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支持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品種測試、良種繁育基地等項目建設,今年將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加快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提高“兩個積極性”。
提高種糧農民和主產區“兩個積極性”至關重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加大產糧大縣支持力度,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今年我國將繼續提高小麥和早稻的最低收購價,實現全國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全覆蓋,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補助水平,取消對產糧大縣的資金配套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表示,提高種糧農民收入、種糧科技水平、種糧農民養老待遇;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推進農戶產加銷一體化經營,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強化對主產區的政策扶持,支持主銷區和主產區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實施這些關鍵舉措,將為糧食安全筑牢根基。(記者于文靜 郁瓊源 許可)
責任編輯: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