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再獲豐收、農民穩步增收、農村和美宜居,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們就能讓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更廣、成色更足,為鞏固和增強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釋放出強大動能和潛能
“2023年我收獲了26萬斤稻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嘎什根鄉一家家庭農場負責人,掰著手指算起豐收賬。篩選耐鹽堿水稻品種、施用有機肥料、用上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等新技術……得益于鹽堿地治理和綜合利用,昔日的“不毛之地”轉變為“魚米之鄉”。良種落地,良法種田,農機馳騁,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農業生產不斷提質增效,農業日益成為有奔頭的大產業,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增信心、添底氣。
農業是近兩億人就業的產業,農村是近5億農民常住的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是其中重要一項。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我們就能進一步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為2024年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三農”涉及行業多、領域廣、群體大,在擴大國內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可騰挪的空間、可挖掘的潛力非常廣闊,對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戰略支撐作用非常突出。2023年,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影響,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裕、價格穩定,真正做到了“任憑風浪起,我有壓艙石”。農業再獲豐收、農民穩步增收、農村和美宜居,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確保糧食面積、產量不掉下來,供給、市場不出問題,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對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復雜嚴峻,我國糧食生產既面臨氣候變化、國際沖突等外部風險,也存在生態壓力大等內部挑戰。滿足國內持續增長的糧食需求,還需著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科技與改革雙輪驅動,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在保證種植面積的同時提升單位產量,我們才能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1—11月,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9%,彰顯出我國廣闊的鄉村地區在擴大內需、暢通循環方面的重要作用。從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到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擦亮“生態牌”這張金名片,從優化消費環境、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到持續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條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們就能讓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更廣、成色更足,為鞏固和增強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釋放出強大動能和潛能。
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緊緊扣住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中心任務,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讓廣大農民群眾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廣大鄉村就會實現全面提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三農”畫卷將更加壯美。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尹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