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位于“天府糧倉”核心區域,全市農村地區面積占比達91%,具有“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典型特征。近些年來,成都市在深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上取得初步成效,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但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組織引領不足、人員力量不強、發展思路不廣、資源較為分散等問題。為此,成都市緊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牛鼻子”,優機制、強骨干、抓示范、搭平臺,近五年來,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增長135%,達51.53億元。
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資源、項目較為分散問題,建立健全一體化推進工作機制匯聚合力。強化黨委領導機制,市委主動扛起政治責任,市委副書記牽頭推動,出臺“農村黨建18條”“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條”,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黨建強村富民成效提供政策支持。細化項目推進機制,市縣兩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區(市)縣統籌制定發展規劃、鎮(街道)按村施策制定實施計劃、村因地制宜制定具體措施,構建起黨委領導、部門推進、鎮街統籌、村級落實的工作格局。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將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和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實現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針對懂市場、善經營的專業力量缺口較為突出問題,健全引育用留全鏈條機制,推動創業致富能手向鄉村一線流動。選優配強頭雁隊伍,回引選任1265名農村致富能手、優秀農民工等人員作為村黨組織書記,通過傳幫帶、跟班實訓,不斷強化致富帶富能力。實施村黨組織書記成長行動,落實“一肩挑”監督管理激勵辦法,選樹200名“蓉城先鋒”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激勵村干部主動擔當作為,打造發展集體經濟的“頭雁方陣”。引入專業“智囊團隊”,會同成都農商銀行選派246名金融助理駐村服務,累計授信金額15.76億元,投放貸款4.2億元,打通金融服務集體經濟發展“最后一公里”。完善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勵分配機制,推行“基本報酬+考核績效+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勵”報酬制度,吸引了一批專業人員投身集體經濟運營。回引培養“鄉村創客”,實施“成都農匠”培育行動,建立鄉村合伙人制度,引入3900余家社會組織、30余家社會企業及離退休干部、新村民等多元主體參與集體經濟發展,通過有償贖回、指標置換等方式盤活低效閑置土地和農房資源,以共建共享模式招引“新村民回流、老村民回家、游客回歸”,參與村莊經營。
針對當前存在的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窄、資產積累慢的問題,鼓勵先行先試、大膽創新。適應片區發展方式,開展“鄉村聯合體”建設試點,以強村為中心建立多村聯合黨委,推動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現已建立村級片區多村聯合黨組織146個。打造創新發展“新模式”,以盤活資產資源為重點,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探索出農業共營、抱團發展等9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總結形成20個抓黨建促村級集體經濟典型案例,以典型引路,凝聚奮進之力。培育總結彭州市寶山村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開創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共同富裕之路,持續發揮村級集體經濟改革發展“領頭羊”作用。打造發展“新樣板”,精心組織開展銅鼓村、高興村、飛水村3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建強紅色村黨組織、傳承紅色血脈、活化紅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強村富民,重點推動火花村等38個中省財政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村工作,實現整體提升。
針對資源發掘不夠充分、社會參與較為缺乏的問題,搭建資源、資金、項目平臺,為集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完善資源配置平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確權頒證、還權賦能”,將集體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村集體成員,實行按股分紅。深入推進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強化村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作用。截至目前,95.7%的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搭建資金監管平臺,全覆蓋設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實行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發揮村黨組織對重大事項的把關作用,確保財政資金安全使用、規范管理、高效運行。做優項目賦能平臺,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揮各級黨組織資源整合優勢,因地制宜鏈接農業農村、投資促進、文旅等部門政策資源,精心策劃重點項目,實現黨政搭臺、多元參與、互利共贏,有效提升村黨組織組織、凝聚、服務群眾能力。(通訊員蓉組軒)
責任編輯:鄭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