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多吃果蔬有益健康,但吃果蔬也讓人糾結:皮怎么處理,是丟,還是吃呢?人們不自覺分成了“不丟派”和“要丟派”。
不丟派認為皮不能丟,理由是皮上有一半營養,丟了太可惜;要丟派則認為皮應該丟,理由是皮上有農藥殘留,有害健康。
到底哪一派正確呢?果蔬皮到底是吃呢,還是丟掉呢?
不丟派:一半營養在皮上
這一派認為果蔬皮的營養價值高,果蔬中一半的重要營養素在皮上,甚至還有各種健康功效,所以千萬不能丟。比如,有人說,“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因為皮里有豐富的花青素,能抗癌、延緩衰老”“土豆、紅薯的皮不能丟,因為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豐富,能降血壓”“蘋果中一半的營養都是皮上,能呵護心臟,不能丟”……
真相到底如何?從營養成分分析來看,果蔬皮中的確含有不少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活性成分,按照單位重量來比的話,確實比果肉會高一些。以蘋果為例,有人測過8種蘋果果皮和果肉中的黃酮含量,結果顯示,果肉中含黃酮15.0~605.6mg/kg,果皮中含黃酮834.2~2000.3mg/kg。另外,蘋果中一半的膳食纖維都在皮里,一個250g的蘋果,不吃皮就會少獲得3g左右的膳食纖維,而我們平時一天也才能吃到13g左右的膳食纖維,不到5%的人能達到25g的適宜攝入量。同樣,葡萄皮的花青素含量也比果肉高一些,紅薯皮和土豆皮中的礦物質鉀也不少。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皮就真的非常寶貴呢?倒也未必!蘋果皮只有那么一點,通過吃蘋果皮攝入的營養素的量很少,對健康起不到顯著作用。葡萄皮中花青素的健康作用大多是以“濃縮提取物”的方式在實驗中表現出來的,跟實際飲食差距很大,一顆葡萄的皮很少,含有的花青素更是有限,而且花青素吃太多了也不好。紅薯皮和土豆皮的含鉀量雖然超過了“肉”,但和葡萄一樣,皮的量太少,而且鉀也不是人體易缺乏的營養素。
果蔬連皮一起吃也會存在風險,最常見的就是致病微生物。果蔬在長途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可能會沾染很多肉眼看不見的致病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菌、李斯特菌和諾瓦克病毒。如果洗不干凈就連皮一起吃,就可能會生病。
總的來說,我們不需要執著于果蔬皮被夸大的營養價值而刻意去吃。如果你覺得皮丟了太可惜,那就吃吧。
要丟派:有農藥殘留,千萬不要吃
這一派人士吃果蔬最不放心的就是農藥殘留。尤其是近幾年食品安全報道越來越多,也加深了他們對食物生產環境的擔憂。那么,果蔬皮真的有農藥殘留嗎?
農藥殘留是一種環境污染物,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所有的果蔬內都是存在農藥殘留的。但有農藥殘留并不意味著果蔬一定有害,關鍵還是要看殘留量有多少,以及你吃了多少。
果蔬皮中的農藥殘留也不一定更多。允許使用的農藥有幾百種,施用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施用于葉片,有的施用于土壤,有的施用于果實表面。科學家發現,有些農藥在果蔬皮殘留多,而有些農藥在果肉中殘留多,僅僅說果蔬皮里有農藥殘留就太片面了。而且,國家對果蔬中的農藥殘留也有嚴格的限量規定。有研究對市場上200個蘋果樣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了檢測,僅有0.5%的樣品超標。總的來說,我們吃的絕大多數果蔬中的農藥殘留都是低于國家標準的,并不用太擔心農藥殘留。
不過,對于某些果蔬,削皮的確是更安全的選擇,建議對根塊類果蔬削皮,對葉菜和某些水果(如葡萄)用安全的水浸洗。其實,只要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從正規商場和超市購買的果蔬,其農藥殘留均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總之,不喜歡浪費、懶得削皮及不會削皮的朋友們,還是安安心心地吃吧。如果你是一個勤勞的人,根塊類果蔬就削皮吃吧。
內容來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謠言背后的健康真相2》
本文作者: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 阮光鋒
來源:人衛健康
責任編輯:張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