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小院、潺潺流水、假山怪石……臨近隆冬,走進山東省曲阜市尼山鎮魯源新村,民宿院子里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背靠孔子誕生地尼山,南臨尼山圣境景區,這座小村子是遠近聞名的民宿村,即便在冬季,村中特色民宿依然受歡迎。
“我是第二次住在魯源新村了,老板幫忙訂好了景區門票,還發來了文化體驗活動的時間表。”來自安徽的游客孫愉宸說,村里設施完善、文化活動豐富是吸引他成為回頭客的原因。記者看到,新建的儒家文化示范街區仿古建筑林立,孔府菜、孔子書店、孔府印閣等文化味兒頗濃的小店里有不少游客。
魯源新村村民在進行傳統文化舞蹈表演。(受訪者供圖)
然而,就在幾年前,“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還是這個村的寫照。隨著尼山片區整體改造提升,村民們離開土平房,搬進了新村,村居環境和文化設施提檔升級。“現在算是旅游的淡季,但元旦期間的訂房量也已經超過了50%。”魯源新村民宿聯盟工作人員孟贏南告訴記者。
“游客除了能到旁邊的尼山圣境景區游玩,也能在我們這品嘗到正宗孔府菜和孔府糕點,我們還準備了拓印、射箭等體驗活動和傳統文化表演。”魯源新村黨總支書記劉承彪說,村里注重打造多樣化、能體驗、隨處有的文化旅游模式,把“玩半天、吃一頓”的短程旅行變成了“住民宿、游鄉村、重體驗”的“文化游”,讓游客能住下,村民能致富。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魯源新村的民宿由一開始的幾家增加到現在的180余家。“原來一家人種三畝地一年掙幾千元,現在我一個人經營民宿,今年能收入五六萬元。”村民孔凡玲說。
近年來,曲阜市加強示范引領帶動,提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曲阜市副市長儲艷麗介紹,曲阜市南部文化“兩創”振興片區(尼山)有200多家民宿、30多家文創公司,帶動周邊鄉村連片發展,曲阜市不少文化企業也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在曲阜市魯城街道林前社區,每天約有3萬枚印章銷往各地。在當地最大的印章生產基地孔府印閣的篆刻工作室里,43歲的篆刻師田軍正根據直播間用戶要求,趕制一批印章訂單。
“現在的銷售模式更多樣了,直播刻印章能吸引不少人觀看,喜歡的就可以下單定制。”田軍說,家住林前社區的他從20歲就開始學習篆刻技藝。
孔府印閣的篆刻師正在制作印章。(受訪者供圖)
林前社區緊挨三孔景區,居民受傳統文化熏陶,普遍從事篆刻、木雕等行業。通過打造“互聯網+文化”產業集群,社區現有各類網店500余家,年均收入100萬元以上的達150家。
“從‘零、小、散’到產業化,從線下到線上,小印章在這片傳統文化沃土上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也不斷改變著居民的生活。”孔府印閣總經理劉鵬說,今年銷售額預計能達到1.2億元,帶動就業1000多人。
“文化企業帶動作用明顯,社區里有超過一半居民從事文化產業相關工作,產業發展不僅有助個人增收,還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林前社區黨委書記孔祥龍說,下一步社區要繼續把文化產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探索“互聯網+文化”鄉村振興新路子。(記者張昕怡)
責任編輯: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