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在農場里展示草莓。共青團安徽省委宣傳部供圖
學藝術設計專業的“00后”女孩王鶴畢業后回老家種起了草莓,這成了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羅塘鄉的一件新鮮事。她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玩笑話:“不想種地的藝術家不是好創客。”
這些天,她9月種下的穴盤苗草莓正值上市,哪怕銷售忙得不可開交,她還是抽時間在包裝方面花心思——拋棄了泡沫箱加網套的傳統包裝,選用了托盤加真空袋的禮盒形式,并在禮盒外印了好看的圖案。
跨行的她不僅苦學種植技術,將草莓種得又大又甜,還將藝術設計理念融入草莓生產銷售全流程。
王鶴大學時就曾幫外婆銷售過草莓,她發現長豐草莓由于果大味甜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當地卻缺乏特色鮮明的品牌,這讓她有些躍躍欲試。2022年,她畢業后回到家鄉羅塘鄉,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報名了農技推廣中心的招聘。就這樣,原以為會拿著畫筆追夢王鶴成了一名“新手農民”。
為盡早熟悉農業基礎知識,一向愛干凈的王鶴穿梭在田地和大棚里,定時定點開關噴水施肥閥門,衣服上沾滿了泥巴。由于田壟上凹凸不平,忙碌中的王鶴總會不小心摔倒。“那時,家人并不知道我學種草莓,所以每天回家前,我總會把衣服弄干凈些,回家后偷偷地處理傷口。”王鶴說。
水肥管理是農業生產基礎技能,草莓在不同生長階段需要不同比例的水分和肥料。在老種植戶幫助下,王鶴學會了如何操作水肥機和使用肥料。為了多學多練,王鶴總是一個人在大棚里滴灌施肥,雙手曾被肥料燒傷,變得又干又黑、皮膚皸裂。
大半年的起早摸黑工作,使王鶴迅速熟悉了草莓種植的全流程,也了解了基礎的農業生產知識。當看到農機中心大棚里第一茬草莓產出,她體會到豐收的喜悅。
藝術到農業的轉型并非一帆風順。
羅塘鄉的環境適宜種植草莓,產業鏈完整,土地資源緊俏。王鶴看中了園區新建的大棚,和管理人員溝通后,發現這七畝半面積的大棚被別的農戶預訂了。王鶴找到農戶展示自己的種植計劃,在她軟磨硬泡下,租戶同意將地讓給王鶴。
王鶴開始挖溝開渠修路,采購原料和種苗。她最早的想法在所有大棚種滿“五彩草莓”,包括大紅色的“紅顏”草莓、橘黃色的“紅月”黑草莓、白草莓等,想用多樣化品種來吸引客戶。“但當時缺少市場調研。草莓品種雖多,但口味各異,且成本頗高,如果行情不好,后果不堪設想。”
在當地農戶建議和自己考量下,王鶴在栽苗前一個星期放棄了原計劃,最終在今年8月下旬確定了“藝術農場”的展現形式。如今,她打造的錦潤藝術農場坐落在羅塘鄉花塘村草莓產業園內,擁有4個優質草莓大棚,兩個精品果蔬“云種植”大棚,以及500平方米藝術主題研學空間。包含精品草莓、精品果蔬、盆栽、采摘、云種植、文創、藝術手工等板塊。
為了弄清草莓的生長周期,王鶴在4個大棚分別栽種常規的裸根苗和生長更快的穴盤苗。為了最直觀地比較各品種草莓口感甜度,為以后積累經驗,王鶴選擇部分大棚種植長豐“紅顏”草莓,輔以種植“長豐紅月”“黑珍珠”等品種。
“品種多了,自然會更費時間。”王鶴介紹,穴盤苗是在當地智慧農業谷草莓示范園的玻璃溫室大棚培育出來的,發芽結果都更早,對水肥要求更嚴格,需要準時定點噴水施肥。王鶴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晚上常常忙到11點。
王鶴還劃出兩個大棚,專門用于試驗“云種植”。“客戶可以線上線下下單,我為他留一小塊地,他可以自己種,也可以選擇讓我幫著種。”王鶴將用于“云種植”的大棚分成了24小塊,分別以二十四節氣命名。
身邊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個小姑娘為什么非要嘗試別人沒做過的事。王鶴答道:“我喜歡嘗試,錯了大不了從頭再來。”她將自己的農場分成7個部分,以“藝一”到“藝七”來命名,不同區域分別承擔著草莓種植、盆栽水果、果蔬采摘、“云種植”等職能。其中,“藝一”空間是王鶴的藝術設計室,在這里,王鶴設計出了自己的品牌商標、卡通IP等。
游客走進王鶴的農場,會被大棚覆膜上的涂鴉所吸引。“原先,直接將卡通圖案印在大棚上,得意洋洋了幾天,圖案就被雨水沖掉了,最后只能在布上涂鴉。”王鶴說,做這些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想借此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同時,王鶴設計了農場的專屬IP“藝吱鴨”,將可愛的小鴨子設計出不同表情,印在貼紙、徽章以及杯子上作為文創禮品。安徽省、合肥市和長豐縣的共青團組織也積極幫她對接資源、擴大知名度。
她說,自己所有努力都朝向一個目標——回家鄉不僅是為了當一回農民,還要為家鄉打造出專屬的特色草莓品牌,為產業發展添上色彩。(顧偉嘉 記者王海涵 實習生汪傲)
責任編輯:徐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