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創新開展黨建、產業、人才、文化、生態“五面紅旗”引領活動,創建出50個“紅旗村”,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爭先進、當標兵、樹紅旗,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村寨黨旗紅 發展方向明
2022年創建黨建紅旗村以來,景洪市基諾山鄉小普希村緊盯茶葉產業,選優配強黨支部班子,以“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發展思路,制定了“一片金葉子”發展公約,由黨支部牽頭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形成“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同時投入19.13萬元產業扶持資金,推動生態茶園提質增效,并與村民簽訂茶葉共管協議,僅茶葉一項,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超過了2萬元。
結合村寨的雨林文化等特色,小普希村黨支部制定了建設鄉村旅游示范村的發展規劃,打造出一條吃、穿、住、行、購的完整產業鏈。目前,該村砍刀布非遺文化傳承人木丹丹開設了砍刀布DIY的手工體驗店,建成了集吃、穿、住等服務于一體的農家樂,品牌效應不斷顯現。
“通過抓黨建興產業,小普希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并促進了基層治理,推動實現數字化智慧管理,成為了全市基層黨建的一面旗幟。”基諾山鄉黨委書記刀露說。
通過實施“頭雁”工程、強隊伍“堡壘”工程、強組織“先鋒”工程等黨建紅旗村創建活動,西雙版納州累計建成36個省級及以上、182個州級規范化建設示范黨支部和4個“云嶺先鋒紅旗黨支部”。
以古樹茶聞名的勐海縣勐往鄉曼糯大寨在產業紅旗村的創建中,黨支部組織村民參加技能培訓達1000余人次,農戶茶園管理和生產加工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實現了“人人都是采茶制茶能手”的目標,逐漸打響了“曼糯古茶”品牌。
此外,黨支部書記巖邁牽頭成立合作社,以“農民變股民、群眾變工人”,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窮山村”“空殼村”舊貌換新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有收益”4方共贏的局面。截至2023年,曼糯村茶產業產值已經連續三年超過2600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5萬元。
在產業紅旗村的創建中,該州成立州、縣、鄉、村4級工作專班和村組“鄉村振興理事會”,發動2000余名黨政干部參與“干部規劃家鄉”,以“糧、膠、茶、糖、果、游”等產業為重點,引領各村結合實際,推行“一村一品”或“一村多業”。目前,全州普洱茶中國馳名商標數居全國第一位,精制茶稅收占全省的73.8%;天然橡膠年產量33.75萬噸、居全國第一位,橡膠制品業稅收占全省的54.2%;水果年產量103萬噸,人均產量居全省第一位;水產品總產量居全省第三位。此外,通過實施140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項目,建成一批文化旅游村、生態文明村、生活富裕村、邊境幸福村。
人才興萬村 動力更強勁
走進勐臘縣勐侖鎮城子村,游客絡繹不絕。
“一直到春節,全村11家民宿、客棧全部預訂滿了。”城子村溫鑫傣鄉苑客棧的主人李燕因懂經營、善管理,被納入鄉土人才庫,她通過平臺統一集中管理村民開設的民宿和客棧,解決了服務和經營統一規范問題,還組織村民進行系統的規范化培訓,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動力。
勐侖鎮城子村
為確保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城子村在人才紅旗村的創建中,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拓寬選人視野,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等群體和其他優秀分子中選拔人才,打造了一支“思想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帶頭人隊伍。
2022年以來,西雙版納州培訓各類技能人才3.8萬人次,選拔培養鄉村工匠、技術狀元、技術能手485名,組織1200余名村組干部參加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雙提升”行動。推進“人才反哺”助力鄉村振興,回引1597名產業發展人才,開發高校返鄉人才就業崗位800個,發動2000余名黨政干部回鄉參與鄉村建設,培養儲備鄉村青年人才752名。
同時,通過實施“雨林英才”工程,引進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等名校碩士38名、銀齡教師22名;加強京滇、滬滇人才合作,引進各類人才8000余名。按照“黨建+文旅融合+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依托“萬名人才興萬村”中“人才興村示范點”建設項目,推進“人才反哺”助力鄉村振興,回引1597名產業發展人才;深入挖掘轄區能工巧匠、土專家,并根據行業技能技術等建立完善“鄉土人才庫”,讓各類技術型專業人才活躍于鄉村振興第一線。
責任編輯:彭雪青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