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冬季時節,內蒙古各地冬閑不冬歇,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化改造農田基礎設施,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力保障“北疆糧倉”更加充盈。
12月5日,記者來到通遼市科左后旗查日蘇鎮寶力特格爾嘎查,看到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挖掘溝渠、平整地塊……大型機械來回穿梭,工人揮鍬鏟土干得火熱,一條條筆直的機耕道,一塊塊整齊的田塊已見雛形。
“高標準農田建設之后,農戶全程可以用機械化種植,更加方便高效,而且每畝地的產量也增加了。農戶不僅種植積極性提高,他們對糧食豐產豐收也更有信心了。”科左后旗農牧局工作人員劉繼斯說。
近年來,通遼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近1200萬畝,其中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607萬畝,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6億立方米以上。帶動實現糧食大幅增產,破解了產糧又缺水的矛盾,切實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牧民增收,加快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步伐。
近日,在興安盟科右中旗杜爾基鎮巴彥哈拉嘎查的2023年科右中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四標段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著進行機電設備安裝作業。
“該標段工程建設規模為5600畝,從8月底開始施工,目前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水泵、井房的安裝。項目建成后,預計每畝地可增產200到300公斤,干旱年頭也可以充分灌溉。”內蒙古天美生態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監理工程師趙福順介紹,項目的建成將有效改善農田機械耕作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益,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群眾增收致富創造有利條件。
截至目前,興安盟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30萬畝,在建91萬畝。
連日來,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五道窩鋪村,挖掘機轟鳴不停,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平整土地、開挖溝渠,高標準農田建設正緊鑼密鼓地有序推進。
“去年我們村建設14444畝高標準農田,今年鎮里又給我們爭取了18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這樣一來,我們全村的‘坡改梯’已經全部覆蓋。項目完工后,便于水土保持,有利于機械化作業,每畝能增收400元左右。”五道窩鋪村黨支部書記劉永臣說道。
高標準農田,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糧食安全。赤峰市在推進農田水利工作的同時,積極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截至目前,赤峰市累計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349.15萬畝,2023年糧食產量預計超過132億斤。
“今年,我旗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5萬畝,我們利用秋收后、春播前的空閑時間,正在抓緊田間施工。旗政府出臺了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辦法,從項目規劃設計到建后管護都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耕地質量保護中心副主任許敏介紹。
“過去,村里的土地高低不平,道路也不暢通,制約大型農業機械作業,通過這次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全村1萬余畝土地將成為田成塊、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既可以助力村民增產增收,又可以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巴彥淖爾市蠻會鎮公益渠村黨支部書記張振國看著眼前的大型機械施工場景激動地說。
蠻會鎮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巴彥淖爾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縮影,該市針對河套灌區耕地碎片化、鹽堿化、地力等級低的實際,創新實行“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整治模式(打破農戶的承包界、打破雜亂的地塊界、打破混亂的渠溝路布局;統一開挖渠溝、統一修整道路、統一平整土地、統一建設水利工程、統一營造防護林;將耕地重新分配),大力推行“一戶一田制”管理模式,竣工驗收后明確運行管護主體,建管并重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2023年,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93萬畝,預計年底全部完工。(記者李佳雨 高敏娜 王塔娜 圖古斯畢力格)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