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在2018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其核心保護區總面積6000多畝,百年以上古樹有20000余株,700年以上的古樹有550株。黃河故道古桑樹具有防沙治沙、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景觀維持、生物資源利用等多重價值。近年來,夏津縣充分挖掘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帶動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遺產保護傳承 留住鄉愁根脈
夏津縣健全管理體制,委托中國科學院制定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把整個縣域作為遺產地,并細分為古桑樹群核心保護區、桑產業發展區、綜合發展區和生態功能恢復區。開展遺產地古樹資源普查監測,建立遺產地古樹名木保護、遺產地生物多樣性、動態評價和預警“三大”體系。有序開展古桑樹普查建檔和復壯修復工作,對古樹的樹高、胸徑、冠幅等進行測量和統計,統一編號,并對每株古樹拍照留存,逐株完善圖文檔案,做到“一樹一檔”,簽訂管護責任書,發放古樹補貼。夏津縣為30余株樹形美觀奇特的桑樹起名,收集樹故事、傳說40多個,在充分挖掘當地古桑種植資源的基礎上,搜集整理國內和世界上古桑種植資源,建立全球規模領先的桑樹種植基因庫。建設完善水利、道路等配套設施,推廣林糧間作、套作生態農業模式,全力擴大椹果種植面積,每年增加椹果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同時,修復古村落、古建筑,實現古桑樹群與人居環境的完美融合,實現了農業文化遺產“在發掘中保護、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
延伸產業鏈條 凝聚發展動力
夏津縣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標識的設計,融合了古桑樹群、智慧農人、傳統院落、祥云紋等多種元素。“夏津椹好”文化遺產標識獲評“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國家地理標志性商標”。椹果種植基地通過了“中國道地藥材種植基地”認證。夏津縣先后與西南大學聯合成立“夏津縣桑產業研究發展中心”,建立桑產業技術創新綜合院士工作站,成立夏津縣桑產業聯盟,與中國科學院、西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圍繞桑葉、桑果、桑枝、桑樹皮、桑根、桑菌、桑籽油等元素,推動“桑”的全元素利用,全方位開發藥品、食品、飲品、保健品。
截至目前,夏津縣打造了“一線七片”果桑基地,種植面積達36700畝,發展培育桑產品加工企業65家,合作社40家,輻射帶動種植戶20560戶。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桑茶、紫酒、果干、飲品、桑黃制品五大系列200種商品。桑產品綜合加工轉化率達55%,桑產品加工業產值占特色農業總產值的65%,桑產業綜合產值達10億元,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高品質、好口碑的農業品牌建設路徑。
挖掘古桑文化資源 助力鄉風文明
夏津縣突出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重要絲綢生產基地、蠶桑文化演變的見證”的定位。投資130多億元,打造夏津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建成頤壽園、杏塢園、香雪園、槐林生物園等生態園區,入選“黃河文明”國家旅游線路。連續舉辦16屆黃河故道椹果生態文化節,開展“走進世界遺產地、發現多彩夏津美”系列主題文化活動30多場,年接待游客突破260萬人次。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文化公園改造項目已列入“十四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項目庫,重點打造杏塢書院、鄉村記憶館、拾光民宿、桑茶文化體驗館、桑皮紙小院、精品民宿、文創小院等文化展示和體驗景點。推進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鄉村文化振興展示帶試點縣建設,著力打造“黃河故道古桑文化”鄉村文化振興精品展示區,建成樣板村4個、示范村26個、達標村119個。其中,夏津縣蘇留莊鎮前屯村先后投入2000余萬元,建設成為“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觀”的古桑文化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展示平臺。
責任編輯:位中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