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過后,碧空如洗。“吱呀”一聲,河北灤平縣五道營子滿族鄉五道營子村村部的大鐵門開了。早上7點剛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克東就來到了村部。
孟營子自然村村民代表孟鈞萊一腳跨了進來:“老吳,我們需要安裝變壓器,另外北長垅原有的管灌不能用了,要換成噴灌管道……”正說著,村民孫桂福也來了:“大伙兒在苗木基地干活的工錢啥時候發?”
向灤平縣供電公司申請農用變壓器暫時停電,聯系苗木基地負責人籌措工錢,打電話給收黑果花楸的老板……1小時不到,吳克東接打電話十來個,水都沒顧上喝一口。
這是9月中旬,記者在五道營子村蹲點時見到的一幕。在五道營子村,村干部電話24小時不關機,村民來電立即接聽;鄉親們遇到問題和困難,班子成員必到場……班子守好陣地,干部都在狀態,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優化治理、排憂解難。干群合力干,振興步子快,村子事業發展欣欣向榮。
鄉村要振興,組織必振興。透過五道營子村,可以管窺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該如何一筆一筆寫就。
鼓足勁頭興產業
秋天的五道營子村,是金黃色的。1800畝集中連片地里,玉米稈密密麻麻,葉片泛黃,棒大穗滿,又是一個豐收年。
這里是一種新型高產玉米種子的繁育基地。遼寧沈陽新爍種子公司負責人王小東介紹,村里土地平整,每片地都有地下水管網,噴灌全覆蓋,公司去年試驗種植500余畝,獲得豐收,今年就擴大了規模。
“一畝地育種500斤,8元1斤,除去成本能賺千把元,今年可以盈利100多萬元。”王小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公司賺了錢,村民也受益。鋪膜、間苗、鋤草、抽穗,都需要大量人工。用工高峰時,每天有近120人在田間勞動,工資日結日清,人均增收近4000元。
流轉土地生“租金”、務工賺“薪金”……村民嘗到了甜頭,村集體也有收益。
這樣的好事,并不是一開始就順利,有人不愿意流轉土地。村民孟慶信家的20多畝地在中心地帶,不同意流轉,300多畝地就連不成片。村班子成員輪流到孟家做工作,“一回不行就兩回、三回,我自己就跑了3趟。”吳克東說。情理講透了,村民自然支持,項目順利推進。
村民要增收,鄉村要振興,沒有產業不行。發展現代化產業,就要改變經營方式。廣大村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立足實際,盤活資源,引進項目,通過耐心細致地做群眾工作,讓產業順利落地。
五道營子村依山傍水,土地平整,適合農業發展。但要發展高效農業,就必須補上基礎設施欠賬,村里先后投入30多萬元打井30余口,其中150米深的井有10口,才有了地下管網相連,從而吸引相關農業項目落地。
“收花楸的來了,摘花楸去!”吳克東開著電動三輪車朝記者喊道。坐上車,記者跟隨吳克東直奔村北的大片花楸地。
300多畝花楸,是村里前幾年引進的。半人高的花楸樹上掛滿了黑色的小圓果。“這是黑果花楸,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吳克東說。
頭戴遮陽帽,手挎竹籃,村民趙繼紅正在地里麻利地摘花楸,衣服、褲子都被花楸果染成了深藍色。“現在花楸一元一斤,每天能摘近600斤。”趙繼紅邊擦汗邊說。
培育好產業,村民得實惠。五道營子村這幾年持續在引進和培育優質項目上下功夫。占地130多畝的育苗基地里,松樹、五角楓長勢向好。修枝、鋤草、澆樹,常年在基地打工的村民近20人,干活3個月,一年能掙萬把塊錢,村集體也有3萬多元收入。村里還種了200多畝蒼術,蓋起了養豬場,村民就業增收有了更多渠道。
同五道營子村一樣,不少地方強化村集體“造血”功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里有錢了,投入村里建設的資金多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芝麻開花節節高。
群策群力抓治理
“被套、棉被、床單……”一片吆喝聲中,記者來到村東口的農貿市場。每逢周二,這里人來人往,熱熱鬧鬧。衣服、鞋子、零食、水果……市場雖小,品類豐富。
五道營子村地處交通要道,過去村民習慣在道路兩邊擺攤,物品亂堆亂放,占用不少公共空間,交通擁堵,人走后還留下垃圾。時間久了,周邊群眾意見大,向村干部反映問題的不少。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村里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在村口12畝荒地上新建農貿市場。經公開招標,返鄉能人孫啟發投資200多萬元,硬化地面、蓋辦公樓、建防水棚,設了200多個攤位。如今,即便刮風下雨,村民也能在農貿市場安心做買賣,不占道,不擁擠,環境更干凈。
要過得舒心幸福,干凈整潔的環境不可少。五道營子村“兩委”干部認真聽取群眾呼聲和訴求,集中群眾智慧和力量,一起建設更加宜居的和美鄉村。
為在村里建設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站,村干部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農村污水排放是大難題,以前都是直排,冬天結成冰,夏天有臭味。兩年前,村里爭取到建設資金。準備施工時卻遇到了阻力:“水倒路上就行,花那冤枉錢干啥?”“挖壞了房子怎么辦?”
黨員站出來了。開完村民大會,村“兩委”發動黨員包片,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有戶村民的房子老舊,擔心施工把房屋損壞。村干部了解情況后,作出承諾:施工經過時不用機器作業,改為人工挖掘;同時給房屋拍照,有損壞就賠償。
耐心細致的工作,確保了施工進度。如今,長6000多米的污水管網接到家家戶戶,污水集中到村里的處理站,處理后可用于農業灌溉。
人居環境好壞,影響到每個人。開展環境整治,也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五道營子村每年組織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一次評出10家左右,掛牌子、給獎勵,大家爭先恐后搞好衛生、扮靚鄉村。村里還劃分衛生責任區,7名村干部包組到戶,黨員戶作示范引領,大家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村子一天更比一天美。“環境美了,大家心里頭也更敞亮了。”村婦聯主席孫桂珍說。
環境整治、調解矛盾……基層治理任務繁重,光靠村干部力量遠遠不夠。不少村級黨組織注重用好黨員、鄉賢、返鄉能人等群體的作用,帶動村民廣泛參與,齊抓共管,形成強大合力,鄰里糾紛少了,村容村貌好了,大家干事創業的勁頭也更足了。
千方百計解難題
五道營子村往北,地勢越來越高,出山口就是豐寧滿族自治縣黑山嘴鎮喇嘛柵子村。幾年前,僅有一條羊腸小道連接著兩個村。地面坑坑洼洼,自行車、摩托車只能推著走。不走這條路,就要繞道100多里。
路通了才能走出去,村里決定打通這條“斷頭路”。沒錢,就多方“化緣”;沒設備,就從縣交通局協調來鉤機、裝載機、壓路機……村里出人出工,苦干3個多月,硬生生把山“劈”開,再鋪上水泥,倒上瀝青。
如今,長2.7公里,寬3.5米的寬闊馬路取代了羊腸小道,路上車來車往,村民出行不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村干部和群眾打交道最多,是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千方百計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干群關系才更和諧,黨的執政根基才更堅實。
平日里,吳克東帶著村“兩委”一班人主動聽取群眾的想法和意見,下大力氣解決群眾所需所求,做好一件件民生實事,以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群眾支持。
吃水難,也曾是村民最惱火的事。一家一口井,花費七八千元,用水還是不便。為解決這一難題,村里找縣發改、水務等單位,爭取各方資金,村民也積極籌資,投入60多萬元,建水站、鋪水管、裝水表,清澈的自來水流到每家每戶。“擰開水龍頭就有水,比以前便利多了。”村民李海鳳高興地說。
“村民一個電話,我們隨叫隨到。”吳克東說。當村干部20多年,他深有體會:“你越管事,老百姓越愛找你。”村民有困難找村干部,有喜事也找村干部。“老百姓最講感情,你對他好,他對你更好。”吳克東說。
村里留守老人多。吳克東要求村干部沒事常在村里走走,多去老人家看看,以防發生煤氣使用不當、漏電著火等安全問題。67歲的項英合家房屋老舊,脫貧攻堅中,村里爭取資金、動員項英合的親戚幫忙,蓋起了4大間房。“村里的干部真不賴!”項英合豎起大拇指說。
五道營子村這樣的故事,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大地處處可見。有好政策的東風,有好的“領頭雁”,有真抓實干的村干部,黨員、干部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搞服務,團結帶領村民一起干,鄉村振興一定能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記者孟祥夫)
責任編輯:焦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