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時間,山西省晉城市1548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從“破零達萬”到全部突破10萬元。集體收入超100萬元的村新增80個,達到412個;2023年上半年,晉城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6元,同比增長8.8%,高出山西省0.8個百分點、全國1.0個百分點。眼前的晉城鄉村,正在上演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提質、農民群眾收入快速攀升的精彩大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晉城牢記重要指示,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精心培育“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六項機制”,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因地制宜全域推廣,打開鄉村振興、全域共富新局面。
黨建引領 深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示范田”
晉城市陽城縣郭峪古城
大型燈光秀、魔術雜技表演、風火流星非遺演出……夜幕下的陽城縣郭峪古城里熱鬧非凡。擠在人群中的景區負責人王躍進格外高興:“我們已經完成了全年500萬元的收入指標。創造新紀錄,2023年沒問題。”
郭峪古城所在的郭峪村,緊鄰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所在地——皇城村。同樣擁有豐厚文旅資源,但此前,包括郭峪村在內的周邊鄉村發展卻與皇城村差距很大。轉變,源自這里以黨建為引領的“五村聯建共富”積極探索。
立足“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龍頭帶周邊”的思路,陽城縣委支持皇城村吸納周邊郭峪、大橋、史山、溝底四個村,開展五村共建“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區”,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建立“五村一體”聯合黨委,統一協調布局、整體運營。皇城村以資金入股,周邊村以資源入股,整合各村文旅資源,打造各具特色、業態相輔、融合發展的大旅游生態圈。短短幾年時間,各村的旅游收入平均增長10多倍,集體經濟年收入漲幅均超10%,每年增加上百萬元。
聯建共富,是晉城市探索出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十種模式”之一。在全市域選擇具有特色優勢或普遍性問題的鄉村和區域,開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模式探索,晉城精耕細作“示范田”,結出累累果實。
晉城市澤州縣司徒小鎮特色非遺項目“打鐵花”
以沁水縣嘉峰鎮為代表的“支部領辦模式”,全鎮18個村黨支部全部領辦集體經濟合作社,并整合成立股份制公司,統籌為268個轄區企業提供“生產、物業、后勤、物流”四大類服務,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50萬元,其中,14個村在100萬元至500萬元,3個村在500萬元以上。以澤州縣司徒村為代表的“文化輸出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進行商業包裝,打造“千年鐵魂”文化品牌,輸出到湖南、江蘇等地,策劃運營《千年鐵魂·湖南人》《千年鐵魂·江蘇情》等實景劇項目,品牌輸出和建設運營收入1.2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1500萬元……
加上產業鏈條、土地盤活、能人帶動、服務創收、古堡活化、企地合作、特色小鎮等模式,晉城市黨建引領下的“十種模式”競相發展,不斷成為集體經濟壯大提質的有力牽引。
科學選育 精培利益聯結機制“標準苗”
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更要讓農民群眾充分地分享收益。這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也是晉城篤定寫好的“后半篇文章”。
2023年以來,晉城充分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深化集體經濟“十種模式”為切入點,進一步展開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課題研究和攻堅探索。
抽調骨干力量組建2個調研小組,在6縣(市、區)選定17個調研點開展蹲點調研。通過“解剖麻雀”式案例剖析,從先進典型發展路徑中汲取經驗、拓展思路,通過深度調研抓聯動、抓示范、抓總結。三輪調研、三次研討、“三上三下”征求意見,經過系統科學“選育”,聯農帶農利益聯結六項機制“標準苗”最終成形。
“資源開發、對價市場”機制——對流轉、整合的集體資源資產,實行實物貨幣結算,通過租金動態調整、作價入股等計價方式,讓村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持資入股、折股量化”機制——引導農戶以土地使用權、自有設施設備、財政銜接資金、產業獎補資金以及折股量化的資源資產,入股市場經營主體,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方式增加收入;“訂單農業、協議收購”機制——發動農戶參與集體產業發展全鏈條、各環節,就地承接采購訂單,通過“訂單式”“定向式”協議收購,切實享受到產業鏈拓展收益;“崗位開發、服務創收”機制——創優政策,激勵集體經濟組織優先吸納本地村民長期就業或季節性務工,拓寬農戶就地務工渠道,帶動農戶就業增收;“品牌溢價、流量變現”機制——將城市消費力轉化為鄉村經濟發展力,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全民共享、二次分配”機制——探索跨區域創建黨建聯盟或黨建共同體,推動經濟強村與薄弱村共建共享、抱團發展,采取比例分紅、線性分紅、全民分紅等多種方式進行再分配,實現集體經濟和個體利益的均衡發展。
“六項機制”與“十種模式”一脈相承,真正形成集體事業和個體發展互促共進的制度體系,實現了良性循環,不斷激發“大河有水小河滿”的共富效應。
全域推廣 遍開鄉村振興共富“幸福花”
高平市釜山村
城區玉苑村依托鳳城康養示范區建設,開發玉苑康養別墅區、花園洋房區、康養服務配套區等康養社區項目,村集體成立勞務服務公司,組織150余名村民統籌提供勞務、物業、康養服務,每人每年平均工資可達3.6萬元;高平市釜山村將自身發展需求和長平煤礦資金優勢高效對接,合作建設集“智慧產業—農耕體驗—教育科普”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園,實施生態采摘、主題公園、水上樂園等項目,全村300余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居間服務、勞務輸出、農產品銷售等,2023年人均增收預計超過3萬元……
眼下,正在全域推廣“十種模式”“六項機制”的晉城鄉村,到處生機涌動,幸福蔓延。通過邀請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專家指導把關,晉城市委組織部印發《全市推廣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利益聯結“六項機制”典型案例匯編》,市縣專班包聯指導6縣(市、區)開展試點推廣,引導全市各行政村分類對標,找準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進一步激活鄉村發展活力、拓展共同富裕渠道。在此基礎上,全力推動典型村、試點村串珠成線、連片成帶、集群成鏈,打造出一批點、線、面相結合的典型示范集群,以“百村示范”輻射帶動“千村提升”。
“推廣發展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關鍵是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統’的作用,將分散經營、各自為戰的農戶‘組織起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不斷增強農民群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抵御風險能力,走創新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之路。”晉城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全勝介紹,按照“融合、創新、深化、拓展”的思路,以學習推廣“千萬工程”經驗為契機,晉城將持續抓好深化拓展、優化創新,將推廣發展集體經濟“十種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命題,結合農村特點、優勢產業,組織各級黨員干部進一步開展一線調研、總結推廣經驗,抓好課題研究和成果轉化,不斷讓“千萬工程”在晉城開出更加絢爛的鄉村振興、全域共富之花。(記者王天曉 通訊員郭冰)
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何燁